噶瑪噶居傳承與修行次第—密勒日巴親近夜開示(二)
發布日期:2009/3/29  
 
噶瑪噶居傳承與修行次第—
密勒日巴親近夜開示(二)

神通生驕傲

  當你透過禪修內觀而有明顯進步時,這時你會有一些神通,特別是他心通很強。別人在想什麼你馬上會知道,你開始覺得別人在你面前都是沒穿衣服的,然後心生驕傲。這樣的現象,上師必然會指出來。如果不指出來、不呵責的話,一旦沉迷在自以為是的境界,不但不會進步反而會退步,而且會著魔、開始會著相了!這時弟子就會面臨挑戰,因為你認為那是好不容易得到的東西而不願意丟掉,因為所要丟棄的是對自我的著迷。你會以為那個他心通是「我的」神通。這時會孤芳自賞,認為世間皆染污,唯有自己是清淨。看到上師也會想:上師也有缺點。這樣不但不會進步,反而越來越退步了。

  可是當上師指出弟子這個迷惑時,如果你能夠接受,適時的醒悟過來,那你將會有徹底的改變。這時你會從心裡很虔誠的跟上師祈求受菩薩戒。你自己會很主動的要受菩薩戒。受菩薩戒不再只是一種儀式,你會朝它的內涵、實質了解,同時你會發願,堅固不移的告訴自己,我要奉獻自己幫助其他的人成佛!


六度波羅蜜多

  印度跟西藏的大乘法門有兩方面不同的修行。第一個是透過六度萬行的方式來修慈悲,就是行六度般若波羅蜜多,這也是中原佛教所慣常的會用的方式。最大的特點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優先考量其它眾生的利益,而放棄自己自私自利的念頭,以便能幫助別人。這種修行,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建立在小乘的修行基礎之上。如果沒有小乘的不放逸跟正知正念,很容易偏執。

  曾經有一個團體專門做一件事情,就是路上一些被汽車撞死的貓狗,夏天甚至會發臭,這個團體就專門去幫這些動物收屍。他們也不戴手套,因為他們覺得戴手套對不起,用他們的雙手把那些長滿蛆的的貓狗捧起來。真的是有夠慈悲,可是這樣太傻,萬一感染怎麼辦呢?這有什麼意義?這是一種執著,唯一的利益就是如清潔大隊般把一堆垃圾處理掉。其他毫無意義。

  或許他認為自己是在行菩薩道,但是用同樣的精神,他可以去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當然這樣做也不錯,可是不應該著相,著相的話那就偏離了。


捨棄自我修空性

  大乘的修行法門,另外一方面是捨棄自我,也就是梵文所說的「蘇雅他」(Suyata),就是空性。空性是要達到離相的一種修行目標,因為著相會成為修行的障礙,當我們捨棄自己的安樂,全心全意希望他人正覺成佛時,「完全的捨相」這樣的覺受,就會開始浮現出來。如果你真的了解什麼是空性,你就不再執著世間或出世間的論點。

  有人說世間是染汙的,淨土是清淨的。但是染汙所具有的空性,以及淨土所具有的空性,兩者的空性是無二分別。若不了解空性,把空性當做是一門修行法門的話,就是執著空性為有,落入空性的迷惑之中,這是不對的。


空性像退燒藥

  空性,如果做一個譬喻,就像是退燒藥。空性是在你發高燒時,要吃的一帖退燒藥。如果你沒有發高燒的話,為什麼要吃退燒藥?不可以把空性當作是一種見地、一種立論來持有,也不可以把空性視為是一種東西。那是超越的,如果你沒有小乘做基礎,直接學習空性的話,可能會有很大的障礙。

  空性其實是一種經驗,這種經驗來自上師的加持。上師的加持令你體會到空性,那是體會的,所以只是一種經驗而已。當你體驗到空性之後,空性就會存在,它無有邊際。這種無有邊際的覺受會增加,無時不刻你的空性就會增長,而且會產生極大的幫助。它能夠去除緩慢消失的、微細的我執,而且能開啟你的勇氣、智慧,並且更加令你能幫助其他眾生。你會有許多善巧方便,為實現「希望他人能樂」的誓願,你將盡極一切所能提供他人所需要的幫助。這一段話可能大家會聽不太懂,因為它不是容易可以了解的。

  行六度波羅蜜以及修持空性,這兩者利益眾生成佛的方法不一樣,六度波羅蜜是比較傳統。修持空性,證得空性之後,從空性之中展現的智慧,是一般人比較無法接受的。


「娑婆即淨土」

  噶居巴的上師都具備小乘和大乘的嚴格訓練,不但如此,小乘跟大乘的經驗,更成為我們噶居祖師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些就不可能修習金剛乘。祖師透過學修小乘得以完全的安住當下,並且無礙的欣賞直接的世俗經驗,不再預設立場。透過大乘的修學,祖師們對小乘的成就不再著相,不為自己尋求什麼、不為自己想要做什麼,完全以利他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生命。唯有如此,金剛乘的體驗「世間的神聖莊嚴」才會發生。所謂的娑婆即淨土,就在這個時刻顯現。

  以金剛乘的觀點來說,大乘層次的進展有它的限制性,這跟大乘必須進一步了達兩個最主要的見解有關,也就是空性和慈悲。

  六度萬行是以慈悲為出發,另外修習空性則是以無我利他為出發。一般來說修習大乘的離相,它不是最圓滿的。


體驗世間的神聖性

  在體驗空性之後,會生起一股很微細的嚮往,空性本身就變成是一種立論、一種參考點。為了達及徹底的證悟,這個微細的我執,必須要被去除、被清淨。金剛乘教法最特別的就是在這裡,他會用各種善巧方便來接引修行者深入最徹底的離相。在這個階段,將能讓行者體驗世間的形式與體驗空性一樣,讓你來體驗世間的神聖性、空性,是一樣的奧妙。

  神聖有兩種,一種是現象世間的神聖,另一種是空性的神聖。在金剛乘之中,這兩種神聖是無別的,我們稱為一味。如果說世間是一種錯誤,那麼錯誤之中是解脫的。如果說空性淨土是一種神聖,那麼在神聖之中是有錯誤的,因為這個神聖是由錯誤的你來認定。有點深度吧?繼續下去會很好玩,但往往會卡死在這裡。這裡其實已經點到門口了,你沒有買門票,對不起,首映會你沒有辦法進去。

  當著相完全消失,就會逐漸圓滿成就,這是一種了悟、開悟的過程。最重要的是,就金剛乘來講,大乘層次所開展出來的慈悲,是不夠圓滿的。因為大乘所建立的六波羅蜜,菩薩希求眾生皆能安樂的理想,由於未能完全了達世間的神聖性,因此沒有辦法充分運用世間現象的各種情況與可能性,發揮最大的潛能來幫助眾生。


千手觀音的故事

  各位可曾記得千手觀音的故事?他在阿彌陀佛前發願要利益眾生,無量劫後眾生還這麼多,所以一下子他的身體就化為千瓣碎片。因為他行六度波羅蜜,還沒有徹底洞悉世間的神聖性,所以他覺得怎麼這麼多人還要度啊?踫--,一下子身體就裂開化為碎片。關鍵就在這裡。

  金剛乘會延伸善巧方便的範疇來幫助眾生,所以許多轉世的仁波切,他會用各種方式,即便是最平庸的、最世俗的方式,都可以成為一種教導的媒介。所以你不要認為:這個佛爺,那麼崇高的地位,怎麼做那麼下三濫的工作,他怎麼專門去跟一些卒仔鬼混?若是看不起這位佛爺,那就錯了。那些卒仔是因為有這位佛爺去跟他鬼混,所以才能利益他們,誰會去理那些人呢?


善巧方便不著相

  二、三十年前第一位去美國弘法的噶居巴上師─創巴仁波切,他到美國剛好是嬉皮時代,他脫下僧服換上西裝、蓄起長髮,到酒店、gay bar,他去跟那些人混,他吸毒、喝酒。可是他在很「茫」的時候,他把大手印講出來,所有的老外傻眼了,這是誰啊?我們為什麼吸毒?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從基督教的教義、天主教的玫瑰經之中尋求心靈解脫的辦法,為什麼你這麼直接、毫無遮掩的,而且是在你喝得最「茫」的時候,竟然給我們這麼珍貴的教導?那時他才表明他的身分,告訴他們,我來自西藏,我的傳承是什麼。他是美國藏傳佛教的肇始人、領航者。那時好多在美國的台灣比丘、比丘尼、居士,大加撻伐,批評他又是喝酒又是嫖妓。同樣都是大乘,金剛乘可以用各種善巧方便來接引眾生,可是波羅蜜多乘,也就是顯宗,沒有辦法,因為他視這些為叛徒。

  曾經有一尊雙運的佛像準備要裝臟,放在文殊院。有一位比丘尼來,看了之後,蒙起嘴巴就罵:這是什麼邪魔歪道,這麼不堪入目,也放在這裡誤導眾生。我就過去跟她說:阿彌陀佛!不堪入目在哪裡呢?她說就是這個。我問這個是什麼?她回答:你沒看到嗎?男的跟女的啊!我說:這只是一個銅像,哪來男的跟女的?那是你自己心裡面的染汙,跟佛像何干呢?她就面紅耳赤說,不跟你講了,這個就是邪魔歪道。會這樣子,那是因為她沒有看到世俗的神聖性,她不了解空性。

  以行菩薩道開展菩提心容易著相,這一點我特別要跟大家提醒。行菩薩道很好,慈悲心很好,可是不要著相會比較好。


佛像藝術菩提種

  藏傳佛教很傳奇的就是,這些轉世再來的菩薩,都是覺悟的大成就者,他們在每一世都會以他們各自不同的願,來呈現多采多姿的度生方便的風格。像秋寧仁波切從事電影藝術工作。我個人對藝術雖然是門外漢,可是對美的東西,我有自己很特殊的見解,特別是在佛像。噶居巴的宗風是不建寺,因為要因應時代,如果不建寺,就沒有法輪,沒有法輪就不能轉,所以我認為建寺是可以的。未來有可能每個地方我們都會建小小的寺廟,然後做佛像。我覺得在台灣剛好有這樣的條件,像金剛亥母、上樂金剛,八、九呎的佛像、銅像,如果可能的話,每一個地方都有。也許沒有人了解、沒有人會懂,但種下那個金剛菩提種子,一定可以利益未來。


成就者的自在

  印度大成就者,包括帝洛巴、那洛巴、八十四成就者之中,有學者、瑜珈士、木工、僧侶、鐵匠、國王、乞丐、家庭主婦、工藝師,有騙子、無賴、紡織的,還有榨芝麻油的,也有殺生的。他們的出身,有些是高貴的王族,有些是乞丐、低級的種姓,可是每一位成就者,都各自以他的風格、自己的所長,利益眾生,運用世間現象為他的弟子傳法,並且給予加持、給予開悟。對金剛乘的大成就者來說,各種層面的世間法,都可以用來傳達法的神聖性。這種神聖性挑戰修行者跨越一切的分別、決斷,進入覺悟的無我境界。這個也只有在藏傳佛教、密續才有。

  興盛在西藏的金剛乘,有些傳承特別透過學術方面來進入修行,訓練徒眾成為學者與邏輯學家,格魯巴就是如此。也有傳承特別重視實修,主要的兩個傳承,一個就是寧瑪巴,「寧瑪」的意思是古老的,古老的宗教,以及噶居巴。


學習密勒日巴

  今天我們很慶幸,能夠了解傳承的源起直到今日。密勒日巴是等同於南宋時期,距離我們有上千年。他的名字仍然傳頌在於每一位藏傳佛教徒的舌頭之上,聽到、想到、開口講到密勒日巴,沒有人不感動的。密勒日巴的一生真的很苦,他苦到連一件像樣的法袍都沒有。可是由於密勒日巴的苦,庇蔭之後的噶居巴這麼富裕,影響力仍然這麼興盛,所以我們要推崇密勒日巴。從他一生的典範,我們要學的不是如何苦修,而是他對上師與他對弟子的那種用心。對上師的「莫古」,那種決然孺慕之情,對弟子的那種愛護、疼惜,這是我們要學的。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像密勒日巴這樣苦修的條件:到深山去,沒有東西吃,然後吃芎麻,吃到全身變成綠色。如果你現在要像這樣子,早就掛了。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沒有苦修的條件,我們現在是要跟人家廣結善緣。

  現在所謂的苦修是什麼?要你暫時放棄你的家庭、事業,給自己時間好好的修行半年、一年,乃至於三年、五年,這就是苦修。你只要召告天下說:我要修行三年,我保證一定有人會來護持。在歐洲已經有超過三千人,圓滿三次的三年三個月的傳統閉關。我進去親眼看到,真的是很震驚,也非常的欽佩!外國人做得到,為什麼我們卻做不到?我們的廟蓋得比別人大、比別人莊嚴,可是我們的弟子卻是漏氣。


隨化度眾

  從世俗中修行,也是我們噶居宗風,特別是一位金剛乘的行者,他的生活風格跟善巧方便是千奇百怪。舉幾個顯著的例子來講,創建噶居傳承的大成就者,這些密續行者分布在各個種族、種姓、階級之中,從事的行業也形形色色。帝洛巴(帝利巴)除了榨油,還有一個副業,他曾經當過皮條客,幫印度一位妓女拉皮條。可是那位妓女事實上是一位空行母的人間示現。

  毘盧巴也是八十四成就者之一,以酒量驚人出名。他沒有錢卻去喝酒,他把店裡的酒幾乎都快都喝光了。老闆跟他要錢,他就跟老闆說:等太陽下山我再給你錢。因為他身上沒有錢,所以他就叫太陽不要下山,三天三夜。整個城裡的人都瘋了,因為太陽三天沒有下山,到最後國王出來問: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太陽三天不下山?他們說,就是因為毘盧巴在那邊喝酒,跟人家說太陽下山才要給酒錢。於是國王趕緊吩咐:快去把他的酒錢給付了吧!最後太陽終於下山。

  我們的薩拉哈祖師,手上拿弓和箭,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工匠師。他一輩子都在造弓箭,但他並沒有違犯殺生的原則,他度人無數!

  還有一個變態的,那是薩迦的祖師──咕咕哩巴。在印度名字後面加一個「巴」,是一種尊稱,尊者、成就者的意思。咕咕哩巴收容五百隻流浪母狗,他每天跟那些母狗做愛。以現在的人來想,這鐵定是要抓去關的。可是他最後讓五百隻母夠化為虹光身,跟著他一起到他的淨土去。


老實修行是正道

  八十四成就者的故事也翻譯出來,我想開始有人會模仿,但那不是瘋子就是沽名釣譽。要展現這樣的事蹟,你要有力量,你自己要有那個有料。沒有那個料,光去模仿,猴子穿衣服還是猴子,猴子不會因為穿衣服而變成人。這個時代已經進入騙子的時代,我們要謹慎觀察,善用智慧。

  以上是為了密勒日巴首映會的前一個晚上,跟大家分享我們噶居巴的祖師,我們的傳承、我們的傳統,還有祖師的背景故事,修行是如何修。絕對不是隨便講一講,能說善道,要有真實的證量,可以改變外在四大元素,要有這樣的證量,才能以個人的特殊風格隨化度眾。我想,我們都不適合這樣的作為,我們還是老老實實,人模人樣的來做人該做的事,因為我們不是佛。

相關連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