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噶居傳承與修行次第—密勒日巴親近夜開示(二)
發布日期:2009/3/29  
 
噶瑪噶居傳承與修行次第—
密勒日巴親近夜開示(二)

傳承的修行次第

  第二個傳統的背景,就是道,噶居傳承的背景所形成的修行次第,這是每一位噶居弟子必須要了解的。

  噶居傳承的道是屬於金剛乘,但是我們要明白,學習金剛乘不只是學習密續的修持技巧而已。金剛乘的道包含三種不同發展的延續的次第,第一種稱為小乘,涉及的是原始佛教巴利文跟梵文經典中所宣說的不放逸以及正知正念的基本修持。入行論第四章,就是講不放逸。入菩薩行論是大乘佛教的經典,其實大乘佛教的經典是含攝小乘佛教的道。不要瞧不起小乘,沒有腳不能走路。第二種次第是大乘,所強調的是慈悲、利他事業。大乘佛法是西元前一世紀之後從印度興起。唯有圓滿小乘跟大乘這兩種修行次第的人,你才有資格進入第三種次第,也就是修持佛法最高形式的金剛乘。

  台灣佛教發展有某些缺憾,雖然我們有幾百萬佛教徒,但真正從小乘、大乘這些基本佛教見地來學習的卻不多。台灣的佛教把佛法給形式化、世俗化、佛號化,到最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連基礎的教理都沒有人要學。


對藏傳佛教的誤解

  藏傳佛教跟顯教確實給人很大不同的觀感,可是許多弟子都只看表象,認為藏傳佛教可以吃牛肉、可以結婚…。好多人跑來跟我說,聽說你們藏傳佛教可以結婚。我說:「不要來這一套,我不想去跳那個火坑!」演變成藏傳佛教在台灣被過度的神秘化以及世俗化。過度的神祕化就是說,常有自稱上師、自稱轉世活佛的,其實他什麼都不懂。一個不懂的,卻騙一群無知的,然後他們也可以成立好多的中心。大家都把藏傳佛教看得太容易、太簡單了。

  這一、二十年來雖然在達賴陛下的加持下,(金剛乘)從他是邪魔歪道,一轉身變成名門正派。世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西藏精神領袖、格魯巴教主,集一切榮耀於一身的達賴尊者來到台灣,受到前所未有的歡迎,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喇嘛教不是邪教,大家接受了!接下來問題來了,各個法輪中心、道場如雨後春筍般開始,每天有接不完的灌頂,可是受法的弟子沒有做好準備,他根本不了解什麼是佛教就來接灌頂。以前給灌頂必須要完成什麼樣的次第,才能接什麼樣的灌頂。現在變成灌頂是一種秀,不給灌頂沒有人參加。

  這種不如法的佛法傳授,藏傳佛教徒之間很興盛,然後發生類似宗教的邊緣事件。共修是多麼神聖的聚集金剛昆仲一起來修行,譬如一個人修,唸一句「唵瑪尼貝美吽」,只有一句「唵瑪尼貝美吽」的功德;聚集百人、千人大家共唸一句「唵瑪尼貝美吽」,每一個人就會得到百句、千句的功德。尤其是在功利主義社會,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修行,聚集很多人來共修,就可以很輕易得到幾億遍的修持,原本共修的立意是很好的。直到有一天,有一個人對我嗤之以鼻說,你們共修都是男生跟女生在那邊HAPPY喔!我問,是誰跟你講的?他說外面都這樣子講,相約找人去共修欸,真是不要臉!我愣住了,什麼時候共修已經變成是另一個代名詞了,我怎麼不知道?我恍然大悟了,藏傳佛教已經被妖魔化,雙運已經被汙染化了。

  有沒有雙運這一堂課?有的。可是你們要知道,剛才講的三種次第,要完成前面兩種,然後才進入金剛乘。進入金剛乘之後要達到雙運,還要有阿努瑜珈、阿底瑜珈、瑪哈瑜珈,雙運是最後的一個層次。許多人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被誤導,貪婪的人性披上神聖的外衣,因此發生許多騙財騙色的宗教事件。本來就有一些人想盡辦法要來攻擊,剛好給人坐實。現在是混亂的時代,所以我在想,可以往電影也不錯啊!大家不共修,一起去看電影,應該不會怎麼樣吧!


樹與宮殿的譬諭

  在三乘關係上,我們以樹來做譬喻:小乘是根,大乘是枝幹,金剛乘是上面開花結果的果實。如果以宮殿來說,小乘是成佛宮殿的地基,大乘是牆面和建築,金剛乘就是金色的屋頂。金色的屋頂必須架構在小乘與大乘之上。我常嘮叨,拜託你們要修行,並且一定要按照次第。有人不來學,然後看人家會結手印、修某些儀軌而心生忌妒,就罵道場的幹部不盡責,都不教,害我都不會。你不來學怎麼會?


追求滿足成就輪迴

  有些人會在他不如意,或是放蕩的時候躲著我,然後下次再出現又是幾年之後,頭髮比上一次看到時又掉得更多。生命會這樣子浪費掉,到最後你以為得到很多,其實你什麼都得不到,你是造業很多,而不是得到很多!你看人可不可笑,這一輩子我們一直在追求滿足,一直在積聚,從出生之後眼睛張開就開始找奶想吸奶,長大了還老想著這事,到老了還是想這種事,這個習氣很特別,輪迴的誘因就在這裡。但這輩子不管你賺了多少、擁有什麼,到最後呢?這個幾乎沒有人會去考慮,這是過度樂觀。有一種人是過度悲觀,學佛之後就開始吃不好、穿不好,我說你幹嘛?他說在修苦行。我說:「苦行不是這樣子修的啦!你有好的衣服你要穿,穿得亮麗一點…」

  苦行是苦在自己跟自己的慾望抗衡,不被慾望戰勝。某些佛教團體為了修苦行,所以把人家供養的或新的海青,故意磨得舊舊的再來補,這都是重視表象。一般信眾也比較喜歡看到面黃肌瘦的師父,他覺得這個師父有在修。看到那種肥肥的,就想說這個人一定是吃太好。


真正進入修行之道

  當我們能夠不放逸、正知正見、開展自己的利他佛行事業之後,將會逐漸地認知到:我們所習慣的生活模式,以及認為應該要做的日常事務(工作),當你真的獲得傳承的加持,到某些程度之後,你會發現到堅持這種日常生活模式是徒勞無益的,因為對開悟解脫沒有任何的幫助!體悟這一點後,你開始準備要當一位廢人。什麼是廢人?就是很多人會來指責你,你的父母親指責你,所有認識你的人都來指責你,跟你說:「你有這麼好的工作,卻跑去修行,你頭殼壞掉。那個師父用符咒給你吃嗎?你孩子不要、妻子也不要。」如果你真的達到這樣子的境界,那麼我就要恭喜你了!你真正開始被允許進入修行之道。

  像寂天菩薩不只是拋棄世俗事業而已,他是拋棄繼承王位。釋迦牟尼不也是拋妻棄子、拋棄王位嗎?以世俗的眼光來看,這是大逆不道。很多人會說你連孝順都做不到,還想修行?人家這麼罵,你就會受不了,就想:「對啊,我還是要圓滿世俗。」然後就繼續沉淪。


超越世俗文化

  表面的價值及世俗的文化經常造成我們修行上的困難。也就是當我們想要修行時,這些日常生命價值、生活文化就會困擾我們。換句話說,我們一直活在世俗文化之中。我不是說文化不好,但確實有些文化是不好的。現在交通工具這麼發達,搭汽車、火車、飛機一下子就可以到達目的地的而不用,然後用抬轎,幾萬人走七天七夜,這有得到什麼?你們有沒有去想過?現在三月了,這中間你們看到什麼?是一種信仰的堅持、信仰的價值,對生命有什麼意義?這是台灣文化的一環,但從這樣的文化,看到的是角力,大家在拼角頭的勢力,真的這樣子神明就會給他保佑嗎?

  信仰的價值值得各位去想一想。想通了,再來想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價值真的只有生老病死嗎?我們就任由衰老、病魔摧殘嗎?可不可以不要呢?可不可以顛覆世俗?難道我們就要乖乖的等到不呼吸、心跳不跳的時候,乖乖的離開這個身殼,被迫到另一個轉世?我不轉世可以嗎?我不投胎可以嗎?我不再輪迴可以嗎?這些都值得大家深思熟慮。


覺醒的開始

  當你開始去質疑你的生命、你的生活,質疑這些約定成俗的文化價值,或許你會有某些的改變。你可以不再實現這些世俗的抱負,可是最終仍然不可避免的要面對無常、死亡。默默的、陰森的無常一日一日的逼近,大家不要想我還很年輕,五分鐘以前還活蹦亂跳,五分鐘以後就死吊吊。只有你懂得去不斷的反問自己,那你會開始覺得捲入這種沒有意義的掙扎是一種痛苦,你想要抽離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這就是覺醒的開始。

  在我們噶居的傳統,尋找一位真實可靠的上師,就是從這一刻開始。當你在質疑生命時,其實以世俗人以為正常的觀念來看,你已經瘋了。可是你很清楚你要的是什麼。別人說你瘋了,他愛怎麼說是他的事,可是你很清楚自己。一旦我們找到這樣的上師,就可以開始很認真學習以及真正實修。


修行的步驟

  再歸納講一次修行的步驟。第一個步驟就是修止息,當然它要配合四加行。止息是調伏自己心的一個過程,也是小乘修行的第一個次第。

  當我們老實的每天撥出一定的時間來學習止息,這種純粹的禪修,從依息不依息,這個過程眼睛一直都是睜開的,而不是閉上。嘴巴是微張的,因為當你專注到某一個程度之後,呼吸會自然停止,氣體會靠著嘴巴進出。

  在學止息的過程,很專注的時候,其實那個時間很短,你忘了呼吸這一回事。但它是自然從嘴巴進出,而且毛細孔自然的呼吸,然後你會突然的驚覺,發現到:我剛才好像都沒呼吸耶。好在原來我還活著!這是一種延壽,生命會延長。


如實報告

  在止息之中,上師會教你如何避免受到外境的干擾,受到自己知覺感官、念頭的干擾。如果有的時候應該如何調伏,這個過程會有甚麼變化…。唉!不知道是我不會教還是什麼原因,我教過的學生上課竟上到不見了,都沒有人再回過頭來跟我說,我學得怎麼樣、有什麼境界。是有幾位會跟我報告,但我覺得那是瘋子,我會罵他,但罵一罵他就不來了。他要我肯定他會發光,看到什麼要肯定他。但那本來就是不對的,我怎麼可以頭上安頭呢?本來不對的東西,為了鼓勵你而告訴你那個是對的、好的,你開悟了!怎麼可以這樣?可是做的人沒有那個成就感,他就沒有興趣,沒有興趣三天不做就坐不住了。

  很可惜,我一直很期待,你們做完之後會來跟我講:我坐的過程,我有什麼現象,那個現象是甚麼樣子。因為到最後會牽涉到氣脈、明點,那是很好玩的,進入到另外一個修行的境界,那是很有趣的。可惜啊!我只能這樣子講。


止息調伏己心

  止息純粹只是發現自己的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如果各位願意好好的坐下來,去看自己念頭的生滅,你會發現念頭是雜亂無章的,沒有脈絡,就像是岩漿冒泡一樣,這邊冒一個、那邊冒一個,沒有固定的順序。人因為習慣於念頭的存在而肯定自我的價值,所以會把念頭串連起來,把不一樣的念頭中間畫蛇添足,把它勾串起來形成思想。

  調伏止息,明白念頭是從哪裡跑出來,念頭是什麼?最後念頭跑到哪裡去?這些你都要弄得很清楚,才有辦法調伏自己的心,否則都只是在做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念頭只會一個取代一個,前念滅、後念生,中間沒有任何的空隙。禪修止息就是要讓前念滅、後念不生,把這個空隙拉長,因為這個空隙就是體性、就是禪定的定、覺悟的明覺。

  但講這個沒有用,我可以講一百個形容詞,但你還是聽不懂。我講蔥油餅要如何做,說得是舌燦蓮花,一口好菜,還要你親自嚐到(才知道)那是什麼滋味。但不好意思,要吃,就回去自己做。


每天坐就有心得

  你只要坐,不管什麼姿勢,雙盤也好、單盤也可以,或者是散坐,但記住腰桿要打直,不要睡覺打呼,眼睛要睜開。你就坐、坐、坐,每天坐,坐三個月,我保證你一定會有體會。每天坐,從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坐到半個鐘頭,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就坐一個小時,有念頭出來之後就下座。你每天就是坐、坐、坐。坐的時候不要持咒,就什麼都不做,把自己當廢人,廢掉一切的知覺感官作用,讓它當機,把插頭拔掉不通電。我保證坐三個月一定會有心得。你一定會發現: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你會懇切地回來找我,你會被鬼嚇到,然後把那個鬼抓來,我替你斬妖除魔!

  修行就是這麼一回事,說簡單也不難,但最困難是在於你不想做,你沒有那個興趣。我們需要好好地調伏我們的心,如果心不調伏的話,做什麼事情其實都不會有甚麼進展,這裡說「做什麼事情」,指的是「修行」。


清淨恐懼與期待

  經驗是世俗的智慧,用在於世俗上是不錯。但在修行上,那個是要被清淨、被捨棄的。如果我們無法了解心,不管世俗的成就為何,都會長期活在恐懼以及期待之中。一直不斷地期待未來、期待下一刻,一直在恐懼。今天你是董事長、總經理,有幾百億都一樣,你不修行,當你生病的時候,說你看得多開,那都是騙人的,除了恐懼還是恐懼,因為你怕死。

  能夠調伏心,我們就能很清楚的了解當下所發生的一切,而且不再懷疑。其實「當下」究竟是不存在的,我們一直說要活在當下,當下究竟不存在,那你要活在哪一個當下呢?當你在「想」當下的時候,那個當下是未發生。當你在「講」當下的時候,那個當下已經過去。所以明天的到來不會是明天,絕對是今天。今天就會成為明天的過去。你用心去想的話,究竟來說沒有「當下」可言。但是我們鼓勵大家要把握當下是指,如果以時間來說,今天就是當下;如果以生命來講,這一生就是當下,你要保握住這一生。


瞥見世界真實面貌

  當我們發現自己在當下有所進步的時候,所有的一切就會開始有一些改變。開始有「如驚鴻一瞥世間真實的面貌」般的感受會產生,這樣的驚鴻一瞥是自然發生的,你似乎看到世間真實的面貌,世界真實的面貌是什麼?「噓──!」不要講出來,自己心裡明白。因為講出來又不是了,那是很秘密的。

  但我可以告訴大家,這驚鴻的一瞥,有東西,不是什麼都沒有。有人講說空啊,什麼都沒有。不對,有東西的!可是這個東西又真的不是東西,因為它只發生在念頭與念頭的空隙,當這個空隙拉長的時候會很清楚,而且在那個當下你將不會只是不停的思考,那個時候是沒有念頭的,但是是清楚的,是知而無念。「知而無念」我的弟子都會朗朗上口,但如果去問他什麼是知而無念的話,他只會回答不知道。這不是言語所能敘述的,這些上師可以指出來,但是你要達到那個火侯。火侯要夠,被指出來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就是這個!如果那個火侯不足,差一分都不行。


清明的覺受即觀照

  當你有這樣的覺受產生,是一種前所未有、直接、單純的、沒有受到汙染、光明的、清新的覺受,這種覺受沒有高低優劣、沒有宗教世俗的分別,這是你在修行上已經邁進一大步,這樣的覺受就稱之為觀照。這樣的觀照,也就是清晰洞見。

  在上師的指導與加持之下,繼續禪修。當你所信賴的修行及清明的覺受達到一定程度時,有一個問題可能會發生,那就是驕傲。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