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9/2/24  
 
如來殿-殿內介紹

大佛頂嚴藻井木雕壇城

  藻井上的天空,閃爍著本尊智慧之網。創佛教世界之舉,我們將金剛乘九座壇城木刻,嵌在寶殿藻井為佛頂莊嚴。

  正中央是佛與十六阿羅漢和合僧聚眾輪,意在祈禱藏傳佛教在台灣日益興盛、所有出家眾都能和合。餘八座分別為「金剛亥母壇城」、「上樂金剛壇城」、「紅觀音壇城」、「密集金剛壇城」、「喜金剛壇城」、「文殊降閻魔壇城」、「大幻化網壇城」、「金剛手壇城」。     

  九座壇城作「井」字形分佈,齊整而深邃,明麗而神秘。本尊居最裡層蓮瓣中,四周以各式捲草紋、瓔珞垂珠等繁複華麗的紋樣為莊嚴,四角有神龍蟠踞,精緻絕倫!此外共有三十六尊大鵬金翅鳥守衛。依傳統,只有受過本尊灌頂,方可瞻禮本尊壇城,戒律甚嚴。故壇城一直被祕密的保存下來,口耳相傳至今。

  神秘的符號,是藏密藝術與深邃佛理結合的極致!仰望藻井上九座稀有的木雕壇城,諦觀那如蒼穹霞影的印記,佛說將可獲得無上加持,名為真實不虛、不可思議。


木雕三根本聖像

    護法統御無量眷屬、指揮千軍萬馬,內破煩惱魔、外鎮諸邪祟,具體精微之中,內蘊不可思議的力量。  

大佛正前方的牆面,由上而下共有三層,
依序鑲嵌上師、本尊、護法的唐卡木雕。
  

  噶瑪寺大佛前方的壁飾木雕,籌畫了整整七年,依序而上三四五樓處,分別為護法、本尊、上師。委請印度札西炯畫師繪製圖稿,然後再由台灣大師級的巨匠雕刻創作,全長7169公分。所謂「諸佛聖眾如雲海會」,儼然如是!

  木雕三根本,舉世空前絕妙之作,堪稱藏傳佛教瑰寶。祈請噶居傳承上師、本尊、護法聖眾,恆常守護具信弟子,加持滿溢,普降成就甘霖。

  通天柱與萬佛牆

萬佛牆
 
通天柱
  安奉大佛的挑高空間,以金色長柱貫通二樓至五樓。彩繪與安金靈活搭配,將蓮花枝葉圖案作多樣變化。柱礎設計成蓮花石雕,內藏燈光可向上透出,映在金色的通天柱,好一片亮麗輝煌。

  大佛左右壁面,嚴飾滿滿的五方佛銅浮雕。浮雕下銘刻供養者芳名,功德與寺常存。遠溯古代中原石窟,如敦煌、雲岡,經常可見類似的「千佛」主題,只是多以彩繪表現。

佛陀的故事 化為玉石鑲嵌壁畫

欣賞玉石鑲嵌壁畫,認識佛陀的一生

  釋迦牟尼示現人間,教導我們如何離苦得樂,究竟成佛。後人集佛陀一生故事,而為十二相成道的精彩佛傳。根據密續之說,釋迦牟尼佛先依顯宗契經,圓滿三大阿僧祇劫,證十地菩薩;在奧明天受十方諸佛無上灌頂,證圓滿果位。爾后以化身示現於人間,為淨飯王之子;在尼連禪河邊入定時,至天道說法六年。此與小乘、大乘之說,有明顯差異。

   藝術史上,早在印度桑奇佛塔、犍陀羅石雕,已出現情節簡單的佛傳圖。西元三世紀的秣菟羅,具結構性的「四相成道圖」,描繪了佛陀誕生、成道、說法、涅槃。五世紀以降,「八相成道圖」逐漸定型後,方有十二相成道圖的出現。本寺的佛傳圖,以龍樹菩薩所說經為藍本,西藏畫師將之表現為十幅壁畫,勾勒底圖後,遠赴大陸以玉石鑲嵌而成宏偉巨帙。溫潤典雅的材質,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流麗的線條堆疊勾連下,流露濃厚的漢家風情。刻畫細膩完備,曲盡其妙,直可謂承襲歷史遺韻,似又超越之!

金銅八大菩薩

  仁波切引領來賓欣賞八大菩薩之美  

  金銅八大金銅菩薩安奉於法王殿七佛兩側,每尊高八尺。八大菩薩頂戴五方佛寶冠,髮髻最上牟尼寶莊嚴,又佩戴耳環、項鍊、胸飾、腰帶、手鐲、臂釧、足環等八款配飾。另,穿戴冠巾、天衣帔帛、飄帶、長法裙、短法裙等五款衣飾,保留銅鑄原色,古樸沈穩。如是,具足十三種報身菩薩之莊嚴。背光月輪箔金,復以牟尼寶為嚴飾,閃耀輝煌。尊貴無有更上,令人望之心生清淨。


除蓋障菩薩美
 
普賢菩薩
    每一尊菩薩的腿姿都不一樣,有別於常見的雙盤金剛跏趺坐。菩薩的右腳微微抬起,腳趾頭正在動,象徵菩薩一直都在工作中,不停的救度眾生。

  大悲的力量,直透那慈眉善目,令人仰望的霎時,止不住淚光閃爍如波光瀲灩!感動的頂禮,趨前領受加持,菩薩竟然如此貼近,如此真實。

 

 

曼妙銅柱

傳說,靜靜地,額觸銅柱,可獲得如佛功德加持。
  仁波切不經意間在銅柱上留下的掌印。  

  銅柱在佛寺並不多見,噶瑪寺創意羅列十八根曼妙銅柱。柱頂造型三款:有源自印度阿育王柱的四尊獅子,代表四無畏及佛陀威德遠震四方。鐘,象徵名聲遠揚。寶瓶,象徵財富與無量壽。鐘與寶瓶,各有八隻螭龍盤踞,體現漢文化的尊貴和雅。

  仁波切云:「興建如來殿之初,年年淹大水,高及大殿石階。一夜,有一漁夫蒞寺問:『何人在此大興土木?做什麼用途?』吾回應:『無毛胡子在此,七佛寓所,小便之用!』彼時雷雨交加,魚肚翻白,十八位如來化現十八金柱,梵宇佛剎充滿瑞氣紫光。醒時,遂為如來殿增填十八銅柱之由來。」

  柱身有瓔珞牟尼寶垂飾,並以寶相花(蓮花牡丹結合之團花圖案,常見於中原佛教石窟)連綴四面環腰。昂然聳立的古銅色列柱,鑲上這些精雕細琢的金色紋飾,再以藍綠色反花蓮瓣為柱杵,如是集渾厚與瑰麗於一身,令人驚豔!

  一日 仁波切單手扶著銅柱,對弟子說了幾句話,不經意間在銅柱上留下掌印。某弟子不知掌印的來歷,試圖以鋼刷刷洗,卻怎麼刷都刷不掉。不可思議的現象,讓人對 仁波切的修證功德生起敬信之心。 
 

梵文天花板

梵文天花板輝映著金色的光澤,如天之蒼穹帷幕
,籠罩庇護著有情。  

  七佛前的天花板刻有梵文真言,由外而內,分別是金剛手菩薩真言、金剛薩埵真言、噶瑪巴真言、觀音六字真言。真言是諸佛菩薩的真實語言,一旦觸目所及,映入心中,自然獲得加持,此乃諸佛的功德,可消眾生無量罪。

 

 

 

 

 

 

護法院

  尊貴的 夏瑪巴仁波切於辛窘護法室修法(2002.3.1)  

  大佛金剛寶座兩旁,各有一門,門楣以斗拱嚴飾,門框深鏤透雕的裝飾紋樣,繁複精美;最特別的是,有許多骷髏頭連綴。原來,這裡就是護法院。南護法院安奉阿彌陀佛淨土護法,辛窘。北護法院安奉二臂瑪哈噶拉。另外,大佛寶座之內,有三座護法壇城,分別安奉四臂瑪哈噶拉、六臂瑪哈噶拉、以及善金剛。

  藏傳佛教在「佛法僧」三寶之外,尚有「上師、本尊、護法」稱為「三根本」,皈依三寶三根本是為「六皈依」。其中護法為事業根本,神聖且重要;開拓佛行事業必須仰仗護法威德,弭除內外一切擾亂與障礙,以期順暢圓滿。

  護法多為忿怒尊,背光為熊熊烈焰,常以「寒林八飾」為莊嚴:頂戴五骷髏冠、以人皮或象皮為上衣、虎皮為裙裳、人頭為鬘飾(項鍊)、四肢纏繞長蛇……等等。怒髮上衝、眼睛圓睜、張口若叱吒有聲,現如是威猛恐怖之相。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