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禮儀(二):八供之意義與供養功德


八供

  供養有兩種:一、實物供養,二、普賢供養。

  何謂實物供養?實物供養分兩種,一種是自已所擁有的財富,和一切最好的東西。另一種是人我所共有的,例如天上、地下、水裡的寶藏。

  何謂普賢供養?亦稱作觀想供養,是依心所作。觀想世間一切寶物,譬如四大部洲,日月山川以及自己的福報功德等作供養,因為普賢菩薩是一切菩薩中供養最勝者,所以稱為普賢供養。

丁夏
丁夏

  依藏密傳統,在壇城前必備八供:水、水、花、香、燈、塗香、食子、樂器,樂器代表音樂,以海螺或「丁夏」代表。八供是最簡易的一種供養,在寺裡有用一千個八供作供養,供養愈多,所積聚功德愈多,但發心須正確,心應不執功德。

  一般佛堂八供之意義:

水—供養諸佛菩薩飲用,祈願眾生,尤其是餓鬼道的眾生,消除口渴之苦。

水—供養諸佛菩薩盥洗,祈願眾生證得清淨之身,消除修行上的障礙。

花—供養世間一切美好的視覺享受,祈願眾生容貌莊嚴,具足好相。

香—供養世間的嗅覺享受,祈願眾生修行成就,散發自心之香。

燈—供養照明,祈願眾生消除無明愚癡。

塗—供養塗身的香油,象徵世間的觸覺享受;祈願眾生淨除習性染垢。

果—亦稱為「食子」,即食物,象徵世間的味覺享受;祈願眾生不受飢餓之苦,食物豐足。

樂—供養音樂,以海螺或「丁夏」(西藏樂器名稱)象徵世間的聽覺享受;祈願眾生歡喜聽聞佛法。

  八供供養依六根:識色聲香味觸法,轉化為清淨六欲供。佛教徒以八供來供養諸佛菩薩,並不是諸佛菩薩還需要飲水、聞香、食物等享受,而是佛弟子將每天所覺知的感官享受,以清淨的方式向諸佛菩薩獻供,祈請諸佛菩薩納受,藉此積聚功德資糧。這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五種感官的享受,稱為「色、聲、香、味、觸」五種妙欲,涵蓋了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八供是殊勝的供養。

  在密續法本修持中,經常會唸頌到(八供供養文),應觀想自心中散放出八位供養天女,如此可令我們積聚更多功德。另外,獻曼達供養時,須觀想卅七種供養。獻曼達是四加行之第三加行,藉著獻曼達以積聚功德。佛云:眾生欲正覺,廣聚無量糧。因此我們必須作供養,行資糧道,此乃佛為利益一切眾生,而說之方便法門,並非佛菩薩需要這些實質的物質。

  為了積聚福慧資糧,應當瞭解一切供養,皆是「空性」,究竟非實有,皆依因緣而生,故稱空性。要更深一層體會大乘三輪體空之真諦,無施者、受者、所施物,如此方便行者積聚智慧資糧。若以空性見解行實質供養,所積聚的就是福慧二資糧。對於尚未了解空性的眾生而立,作普賢意緣供養是一種心念轉化的訓練,可消除對諸法執著之概念,清淨遍計所執性。

  供養八供時,八供杯和油燈杯必須擦拭乾淨,擦拭表示去除五毒習染塵垢,愈清潔表示所積聚的功德就愈純淨無染。

  以實質供養壇城三寶,是依四部密續的「作密瑜伽」及「事密瑜伽」來做。在第三部瑜伽及第四部無上瑜伽時,則比較不重視實質供養的東西,一切都以「心」的觀照力量作觀想。但對未修止息、或止息尚未專一的人來說,觀想如流水般不能清晰,容易出現妄念。具有觀想能力時,那麼一切內外染污不淨,就可藉由心的力量轉化為甘露。譬如,有時候供養護法會用到酒,就有人會質疑,五戒有戒酒,為何你們供酒,因而起大謗心。有此懷疑者當知供酒非自飲,而且經過「心」轉化而成為甘露,並非酒改變了,而是心的分別淨化了,密續主要對治分別心,此點甚是重要。

──本文摘錄自第三世  洛本天津仁波切之著作《佛學概論》

--發布日期:201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