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的痛苦
  有大、小老婆兩個人,各自生了一個獨子。有一天,小老婆的獨子車禍往生,小老婆非常難過,哭得死去活來。旁人對她說:「別哭了,人都走了!不然看妳還能不能再生一個?」小老婆回應說:「來不及生了啦!我不是因為我兒子死掉而傷心,真正讓我難過的原因是大老婆的兒子還沒死,怎麼是我兒子先死?死錯人了!」  
 

最勝供養
  在大月氏弗迦羅城中,有一畫師、名叫千那。受聘到異國作畫十二年,獲酬勞三十兩黃金。畫畢歸國回到故鄉時,聽見法會鼓聲,好奇前往,見許多出家人誦經,香煙裊裊,信心清淨。合十頂禮並問訊維那,這場法會每日供齋多少?維那答:「一日供齋三十兩黃金。」於是畫師作一日供,空手而歸。  
 

我心似海
  在無量劫以前,有五位商人駛船撈寶,不幸遇難沉沒,五位商人沉入海中。有隻海龜突然冒出水面,並向五位商人示意:「到我背上,我載你們上岸。」當海龜順利將人馱上岸,便精疲力盡躺在海邊昏沉過去。  
 

只說不修 來世為牛
  梁武帝崇尚佛教,以誌公為師,皇后則以雲光為師。二位高僧地位無人可及,但做法卻迥異天地。誌公和尚嚴守戒律,雲光和尚卻大食酒肉。一日誌公對雲光說,出家應現莊嚴相,以戒為師,何以飲酒食肉?  
 

持戒與布施
  迦葉佛時代,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一人持戒誦經坐禪,另一人廣修布施。至釋迦文佛出世時,一人出生在有德的人家,另外一人作大白象。有德人家的小孩出家學道,證得神通羅漢果,可是福薄,乞食難得。  
 

舍衛城度化貴族
  公主猝死,國王非常難過,拜見佛陀請求開示。佛陀垂問:「你有多少子民?」國王回答:「我有子民百萬。」佛說:「百萬子民,就像你的兒子;每個人都會死亡,這時候你要如何傷心?」國王當下明白:有生必然有死,世間一切皆幻化無常。旋即證阿羅漢果,成為佛陀弘法的得力助手。  
 

悲心徹入骨髓—佛陀割肉餵鷹的本生故事
  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蹟,稱為「本生故事」。其中,「割肉餵鷹」堪稱毫無保留的捨身布施--讓我們細說從頭,也請大家思考,釋迦牟尼佛的菩薩行,於現今社會,可落實在哪些方面?沒有理由、不分對象、不求回報的大體器官捐贈、捐血、捐骨髓……其實都來自相同本懷。大體捐贈可不是現代才有的慈悲行為。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