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城」又稱為「中圍」、「壇場」,乃梵文Mandala的意譯;音譯為「曼陀羅」「曼荼羅」或「曼達拉」。古印度時代,壇城是指國家的領土與奉神的祭壇。而在密續,壇城的意思是「擷取精華」。若依「外、內」分析內涵,壇城的外在意義,是指諸佛菩薩本尊安住的淨土宮殿;內在意義,則是眾生心的清淨相;淨土宮殿正中央的本尊,就是眾生本來清淨的佛性。所以壇城不僅象徵本尊的智慧和威德,同時也是一種顯示宇宙真理的圖繪,一種「無限的大宇宙」和「內在的小宇宙」相即的微妙空間,在藏傳佛教常作為觀想修行之憑藉。
根據密續所載,當年釋尊在靈鷲山宣說般若經典之際,同時也化現為報身佛,在金剛座吉祥哲邦開演首部續典——「時輪金剛根本續」,並示現時輪金剛壇城。追本溯源,這就是釋尊對壇城的最初教法。 從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親自教導弟子製作壇城開始,這門偉大的宗教藝術,就歷代相承毫無間斷。而在十一世紀,由印度北傳到西藏,保存至今。
壇城的製作「壇城」的製作方式有許多種,可透過平面或立體形式表現,手繪、銅鑄、沙砌、木雕,各具特色。壇城構圖井然有序,方圓相間,幾何結構精密,有特定比例尺寸大小,儼然為世界的縮影。色彩則絢爛繽紛,光華奪目,深具特殊的藝術魅力。
本寺壇城透過西藏畫師妙手彩繪,呈現本尊聖像、種子字真言輪;以及蓮花、金剛杵、噶巴拉、摩尼寶、喜悅輪與各種裝飾紋樣,重重疊疊構築,而起淨土聖域之莊嚴。特殊的規律,統御著繁複的線條與用色;最終在簡單和諧中,歸於真理的殿堂。
為令大家對密續有一初步認識,故將《密續壇城總集》與本寺典藏壇城做一系統介紹。上網者不可盜拷或以此為教學,違者罪過深重。請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