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山緣起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悲憫眾生」的層面很廣,甚至可謂涵蓋一切。有人在己身事業之外,行有餘力方才為之;而我則是傾生命之力投入。利生除了盡量幫助眾人解決生活上的困境之外,更願眾生能開顯智慧,找出生命安頓的活水源頭,使身心得以安住。欲達此願,亟需有道場為礎石,開山建寺的念頭遂油然而生。宿緣際會,接受根本上師 夏瑪巴仁波切醍醐灌頂般的開示:「一切以菩提心為要!」,更加堅固我利生的決心,同時也肯定建寺弘願之可行。 於是首先善巧聚眾,在大家的合力奮鬥中,著手計畫未來、構築夢想中的淨土。民國七十五年,買下建寺土地。有個小故事與大家分享:二十多年前, 吾想在台灣肇建藏傳佛教的道場,作為自身禪修以及接引信眾的方便。一日,夜夢三位金人在一座小山丘上,告訴我:「就是這裡」。那天夢醒時,吾頭朝北邊,窗戶在東方,剛好看見太陽昇起,於是內心非常篤定,相信朝東方、往北行,必能找到想要的地方。因為這樣,找到了這裏。 當初只籌到肆拾萬元,而地價卻高達兩百貳拾萬!購地完成,也就是第一次面對債務的開始;原先支持創建的人,絕大部分都退出了,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獨守這片竹林和泥土。無數個夜,空蕩蕩的鐵皮屋,銀波自窗櫺流瀉而下,映著佛菩薩的悲眼慈光;蟲鳴唧唧,更顯山林靜謐。彼時,雖然「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但我心堅貞安寂,未曾濕淚痕!獨處的日子,讓我更加真實地面對自己。極欲掙脫自我枷鎖,卻又思愁現實水火。在竹濤聲、蟲鳴裏,靜思這一切、放下一切、又不捨一切,良久,剎那破繭而出,得到未曾有的平靜,知情器幻化,何必苦惱!深深的相信,只要有願心,自然會有善緣;有緣,鏡花水月般的佛事,必將有所作為,而且是「無為而無不為」的。一切有執的冀望,於此自然空掉,建立新的心靈世界,向道的心如攀岩,是不能退的。任何時候,致心虔誠祈求三寶,內心自然自生力量,明白如何因應,就像牛乳加入水中,融為一體、無二無別,清明而不迷失。儘管每受流言蜚語的刻意中傷,然而只要能成辦所願、利益眾生,也就心滿意足,更無所謂「無怨無悔」了。能將一生供養三寶,但求清淨心、廣利眾生,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這是一處住持正法的佛教勝地、遠離塵囂的清涼淨土。在月光竹風、晨曦荷影中,能令具信弟子一滌心靈塵垢。寺院不僅是禮敬諸佛的寶剎,至更是長養慧命的殿堂、饒益有情的根源。若能運用研究經典的智慧,以及心靈禪修的力量,為世風日下、亂象叢生的社會痛下針砭,發揮振衰起弊之作用,則建立人間淨土的理想、乃至實現「藏密在台生根」的目標,就指日可待了。
願寶塔山的一切外在成就、內在資糧,如須彌山般的鞏固高大,如優曇缽華般的稀有珍貴,圓滿如獻曼達而行供養。謹向 大寶法王嘉華噶瑪巴禮敬,並祈求法王為利無量眾生,歷塵沙數劫恆住人間,普轉無上妙法輪!噶瑪巴千諾!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