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丘上的曼陀羅 創新佛教木雕唐-卡展開山上師歡迎詞
發布日期:2009/11/07  
       
山丘上的曼陀羅
創新佛教木雕唐卡展揭幕慶典
開山上師歡迎詞

  莊嚴的道場也可以很藝術。如履仙境,這就是人間淨土。不苟言笑的修行人,也可以很風趣,如沐春風,這就是大師。 我是噶瑪天津仁波切。
  陳處長昱宏兄的謙讓,由我來向各位貴賓以及媒體朋友表示竭誠歡迎之意。阿彌陀佛!大家平安、吉祥如意!
  非常感謝大家蒞臨山丘上的曼陀羅創新佛教木雕唐卡展系列活動的開幕式。我們一起共同見證台灣藏傳佛教弘法利生不朽的一頁經典,我們齊聚一堂,讚頌三寶。此景此刻人天讚嘆。我以感動、感恩的心,張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這一刻好美,終於讓我體會空性展現時,不可言喩。
  噶瑪寺開山二十二年,走得辛苦,卻不痛苦。特別是現在,看見世人睜大眼睛用心在觀賞每一尊佛时,自然流露的專注與滿足,就會讓我感動莫名,這就是我要的信仰本質,而不是供人膜拜香煙嬝繞,人氣鼎盛的香火廟。在這裡默默地開墾,鹹地也能開出蓮花,舊地名摔死猴,現在有活菩薩。歷經漫長歲月,刻畫佛教藝術,保留正法傳承,漸趨成熟。所以今天才要藉木雕唐卡展,結合「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推動在地文化,讓世界驚豔的西藏佛教,也能在台灣發亮!
  我們一秉初衷,堅持台灣水牛的耐勞精神,一步四腳印。深化藏密、佛寺藝術、修行老實、感恩行動──這是身為佛教徒生生世世應盡的志業。深耕藏密本土化,我們先從建寺開始。若無舟楫則難橫渡。總要先有寺,才能談本土化啊!「深化藏密」便是第一步、也是永遠的那一步。
  歲月是歷史的推手,正因為年輕投入開山,才有時間覓得好藝師。從西藏、不丹、印度,禮聘雕塑師、唐卡彩繪師,一筆一畫,打稿草繪定型出圖;再由本土木雕家,如李秉圭大師、王瑞安大師、陳啟村大師、李盛德等人,將千年檜木化身為一尊尊聖像、一堵堵唐卡,創作從未曾在西藏寺院 出現過的實木雕刻。這是我們台灣的殊榮!對提昇佛寺藝術化 有一定程度的啟發作用。藉此呼籲國人保護傳統工藝師,從事藝術工作者,都應該受到重視。佛寺藝術的提昇,將是人心淨化的源頭。
  民間流傳一句話,「窮禪富密」,密宗是有錢人才修得起的,事實不然。如我窮酸,修了之後,心變寬了,自然就富有了。第三步修行老實,就是要讓有心修行的人,不論貧富,人人都有機會親近正法藏密,老實修行。
  除了高坐法椅弘法利生之外,走入人群以具體行動幫助流浪漢,免受飢寒之苦。成立「蔣揚鹿野苑中途之家」,照顧非法行為少年、受虐兒少、家暴婦女、以及未成年性工作者。這是一份不亞於弘法利生的利生工作。感恩將不是一句話而是行動。
  這隻牛一步四腳印,步步都是慈悲喜捨。謹向與會嘉賓致上我無限的歡迎與感謝!如同我手上這一枚,牛樟雕刻的吉祥結一樣,有諸佛無量心的加持,諸位就是活菩薩。最後,轉達我的上師──遠在印度的大寶法王泰耶多傑的祝福,向大家問候「札西德列」!

 噶瑪天津仁波切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