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諾巴出生於孟加拉皇族,父親是桑提伐爾曼國王,母親是師利瑪提皇后。國王請來婆羅門為小王子看相占卜,婆羅門說:「若不出家修行,則能成為轉輪聖王,他將如同悉達多太子一樣。」為男孩取名「普賢」。
十一歲時到佛法重鎮喀什米爾求學三年,通達重要的幾門學問。一零三二年,那諾巴被迫娶妻,八年婚姻,最後在雙方的同意下結束。前往喀什米爾去,然後又到普拉哈里去,住了六年。(瑪爾巴最後從那諾巴領受教法,即在此地。)
那諾巴在樂園寺剃度出家,西元一零四九年,那諾巴到了那爛陀大學,在在辯論獲勝,成為佛教最大的班智達,也成為那瀾陀寺北門守護者。並被選為住持,任職此位八年。金剛亥母化身為又老又醜的女人,提點那諾巴,於是在一零五七年,他辭去住持職位,放棄一切尊榮地位、名聞利養,動身尋訪上師帝洛巴。在他歷盡艱辛遍尋不著,幾乎就要自殺的關鍵時刻,帝洛巴出現了,上師說:「打從你見到我顯現為痲瘋女那一刻起,我們從來就不曾分離,如影隨形。你見到的種種景象,都是自己惡行的染汙境。也因為如此,你未能認出我!」
往後承侍帝洛巴十二年,忍受十二大苦行、十二小苦行,徹底摧毀驕慢我執。透過前三種大苦行,清除今生色身的惡業。瓶灌頂使他了悟較低層次的一味性,證得六地果位,具足化身功德。其次三大苦行,清除那諾巴和眾生之間的惡業。秘密灌頂令他了悟中層次的一味性,證得八地報身功德。復次三大苦行,清淨他對因緣狀況的執著染汙。智慧灌頂使他了悟高層次的一味性,證得十地法身功德。最後三大苦行,清淨了三者結合的染汙。第四灌頂使他了悟初級及一般的無修智慧,證得十二地自性身的功德。
有次那諾巴向帝洛巴請法。帝洛巴把那諾巴帶到一個湖邊。那湖深黑陰冷、生滿水蛭。帝洛巴說:「要是我有弟子的話,他就會在這湖上搭一座橋。」
那諾巴立即開始建橋。當他入水時,不慎滑倒,落到湖底。湖水受到擾動,成群的飢渴水蛭、寄生蟲等蜂擁而上,無情齧咬那諾巴。最後血液流失、虛脫無力,湖水浸漬傷口,冰寒徹骨。
帝洛巴問:「你怎麼啦?」那諾巴答:「水蛭啃噬令我虛脫寒冷,我無法控制自己,痛苦萬分啊!」帝洛巴開示:「宿業所成身之湖,實應將之作冰凍,親起吾子那諾巴!諦觀汝心智火鏡,空行秘密之家園。」伸手碰觸那諾巴,那諾巴即完好如初。接著,帝洛巴傳授那諾巴永恆喜悅與暖樂自明的猛烈智火(藏文音譯:督摩)珍貴教法。
某次那諾巴對上師說:「我的確犯了過失,讓串習念頭四處奔馳散亂。貪執生起,如戀蜜之蜂;欲望在如雨境界的薰陶下,更加新銳。輪迴三毒之海,益發深沉;業力的鎖鏈更加緊扣,無有一刻間斷;無明於暗垢中,愈見積厚;對於實相的體驗,微小如龜身之毛;直觀的瞭解從未生起,如同天上的花一般。我該如何在迷惑闇鈍中斷除欲望?」
帝洛巴以道歌回覆:「……認清汝之本來性,如母識子無有疑。此即自明般若智,超越言語所示道,無念之境亦難及,我帝洛巴無可指,自發自顯如是悟,切莫思維造作之。座上座下鬆坦住,對境無心無牽繫,憶念思緒杳無跡,心性自在自光明,本無一物可為名。」
那諾巴利益無量眾生後,於八十五歲,西元一一零零年正月初八,在普拉哈里示現圓寂。大弟子包括香帝巴、阿底峽……等等,法脈由瑪爾巴繼承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