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本木雕 |
藏密藝術 > 木雕巧藝 > 三根本木雕 > 本尊
三根本木雕-本尊
所謂本尊,是修行者極清淨心的因,故是成就之根本。一切眾生自心本質純淨無染,所證即是本尊;由此純淨的空性,依眾生所願,化現出許多特殊、不同身形、顏色的本尊,譬如橘文殊、綠度母、紅觀音……等等。 上樂金剛
上樂金剛,又名勝樂金剛,屬於無上瑜珈部,是噶居傳承最重要的本尊之一。上樂金剛尊像有四面十二臂、一面二臂、多面多臂數種,另有金剛薩埵上樂、文殊上樂金剛、金剛持上樂等不同示現。![]() 此木雕作品是一面二臂上樂金剛(身藍色),立於蓮花日輪上。雙足分別鎮踏大自在天、以及大自在天妃;大自在天執持法器蜷曲匍匐於上樂金剛腳下,天妃仰臥,手持鉞刀噶巴拉,象徵佛法超越天神。 本尊雙眉微顰、具三眼,象徵了達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不捨一切有情眾生。張嘴獠牙外露,頂戴五骷髏冠,象徵具足五方佛智遍知一切。藍髮束髻於頭頂,頂髻正前方以十字金剛杵嚴飾,象徵智慧與方便。頂髻左方懸掛一彎新月。穿著虎皮裙(根據噶瑪噶居傳承法本,一面二臂上樂金剛僅著虎皮裙;其他上樂金剛有不同樣貌,也有披象皮衣者)身上佩戴六種莊嚴,並以五十個新鮮人頭為鬘飾,代表清淨五十一心所,以及降伏貪瞋癡。雙手持金剛鈴杵交叉於胸前,擁抱明妃。 明妃金剛亥母身紅色,具三眼,右手高擎鉞刀,左手捧盛血噶巴拉顱器,環繞佛父上樂金剛頸後。裸體象徵清淨,不受世俗污染,心不生分別。佛父佛母示現雙運,安住於般若烈焰背光中,此乃象徵佛法善巧與智慧融合的最高意境;更以九種舞姿大樂相,揭示樂空無二的心之體性。 木雕作品中,上樂金剛佛父佛母的頭髮、眼睛,施以彩繪;寶冠、骨飾瓔珞、手鐲臂釧,以及背光……等局部箔金。這藝術史上從未使用的獨特手法,除了烘托立體感之外,所散發的魅力,格外吸引人的目光。 喜金剛
噶居傳承主要的無上瑜珈部六大本尊是:上樂金剛、喜金剛、四臂紅觀音、金剛亥母、大幻化網、金剛薩埵。其中,「喜金剛密續」屬於「無上瑜珈密續」之中的「母續」,一說屬「無二密續」。此法亦為釋迦牟尼佛所親傳。法脈可由當今的持有者法王夏瑪巴,上溯至印度大師那洛巴,傳承至今毫無間斷。![]()
喜金剛頭戴五骷髏冠,骷髏冠正上方有一枚十字金剛杵嚴飾。頸項胸前掛有五十個人頭項鍊,以及六種骨飾莊嚴,穿著虎皮裙。佛父中央兩手持噶巴拉顱器,交叉於胸前,擁抱佛母,其餘十四隻手臂也都捧著噶巴拉。右邊八隻手臂顱器內盛:大白象、青色馬、赤驢、紅牛、灰駝、紅人、青獅、赤貓等,面皆朝內;左邊八隻手顱器內載:黃地天(地母)、白水神、紅火神、青風神、白月天、紅日天、青獄帝(閻王)、黃施財(黃財神)等,面悉朝外。 十六手臂象徵十六種空性: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無際空、畢竟空、無散空、自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無所緣空、無性空。 母性的「無我佛母」,象徵超越世間的究竟智慧;父性的喜金剛,象徵周遍法界的無限慈悲,兩者融合,彰顯方便與勝慧不二,「諸法實相妙自性,一切本源自性處」頂禮盛德吉祥喜金剛! 九尊文殊
中央主尊黑文殊,雙眉微顰,以順時鐘方向看來,下方是藍文殊,左下方是黃文殊,左方是四臂文殊,第一雙手臂持蓮花,蓮花上有智慧寶劍以及經典般若十萬頌,第二雙手臂分別持弓箭。左上方是紅文殊,正上方是釋迦牟尼佛,右上方是綠文殊,右方是一般最常見的文殊,右下方是白文殊。各尊文殊手印各不同,但主要都是持蓮花,蓮花上有般若十萬頌經典。
在文殊菩薩之間,有四支大柱,東方柱頂是雪獅,象徵法音如獅吼威震十方。南方柱頂是老虎,行佛事業無有畏懼。西方柱頂是大鵬金翅鳥,佛法傳承深遠不墜。北方柱頂是一對鷲鷹母子,佛法恩典如鷲教子。 蓮師八變
西藏第二佛,沒有蓮師,就沒有今日的藏傳佛教。中央主尊是蓮花生大士,雙眉微顰,頂戴蓮花冠,上有金剛杵與孔雀翎毛。右手持金剛杵、作期剋印;左手結定印,捧著顱器,內有長壽寶瓶;左肩倚著三叉天杖。右脅侍曼達拉娃、左脅侍依喜措嘉等兩位明妃。 周圍環繞蓮師八種神變示現:
般若佛母
施身法的傳承,由佛陀傳般若佛母、再傳印度班智達,再傳唯一佛父唐巴桑傑,再傳西藏瑪姬拉尊而發揚光大。偉大的女性祖師瑪姬拉尊,即是般若佛母的化身。「施身法」可以幫助行者斷除我執、領悟空性。
正中央般若佛母:一面四臂,一雙手臂結定印,另一雙手臂左持般若經典、右持金剛杵,雙足金剛跏趺安坐蓮花月輪上。 上方是法身佛普賢如來,全身裸露,象徵本初清淨之佛性。下方是瑪姬拉尊(唯一語燈佛母):一絲不掛,骨飾瓔珞莊嚴,右手搖動手鼓、左手持鈴,以舞立姿站立蓮花月輪上。 畫面左方是帕當巴桑傑(唯一勝妙佛父),白色鬚髮垂長,右手持手鼓、左手持人腿骨號(岡鈴),身披禪修帶,安坐於羚羊皮寶座上。畫面右方則是「喀年桑竹」。 四方有四位曼妙的空行母:東方(畫面右下方)金剛空行母,左手捧甘露噶巴拉、右手高舉金剛杵。南方(畫面左下方)寶部空行母,左手持火焰牟尼寶。 西方(畫面左上方)蓮部空行母持蓮花。北方(畫面右上方)事業空行母持寶劍。如是描述了施身法之傳承祖師、本尊及眷屬。相傳,帕當巴桑傑來到中原,欲度化梁武帝,因緣不成熟,轉而渡江至嵩山面壁九年,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這位大師正是達摩祖師。 白度母
中央主尊白度母,右手於右膝上作布施印,左手持蓮花,金剛跏趺坐。眉間、雙手掌心、雙腳足心各有一隻眼睛,所以又稱七眼佛母。白度母背光兩側,以八吉祥嚴飾:(畫面右邊)法輪、吉祥結、蓮花、雙魚, (畫面左邊)尊勝幢、右旋法螺、寶瓶、傘蓋,各以蓮梗承托,典雅美麗。
白度母上方是無量光佛,周圍則是五方佛報身相:東方不動佛(畫面正右方),頂戴五方佛寶冠,身披瓔珞、天衣飄帶,著裙裳,左手持鈴、右手持杵,金剛跏趺坐於蓮花月輪上。其他四方佛法像都相同,唯一不同在於所持的法器──南方寶生佛(畫面正左方),右手持牟尼寶。西方阿彌陀佛(畫面左上角),持蓮花。北方不空成就佛(畫面右上角),持十字金剛杵。以及主尊正下方,五方位之中央毘盧遮那佛,左手持法輪。 畫面左下角是無量壽佛。右下角是三面八臂的尊勝佛母。此二尊與白度母,合稱長壽三本尊。 準提佛母
又稱準提菩薩、準提觀音。一面三眼十八臂,示現報身相,金剛跏趺坐於蓮花月輪上,背光以火焰嚴飾。
中央雙手結準提印。靠肩兩手:左持寶幢、右手作施無畏印。腰際兩手:右持寶冠;左持經書。右後方六臂,由上而下依序持:寶劍、念珠、果、斧鉞、鉤杖、金剛杵。左後方六臂,依序為:蓮花、寶瓶、羂索、法輪、海螺、水瓶。 周圍八大菩薩圍繞,從畫面右下方起,順時鐘方向分別是:普賢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觀音菩薩、彌勒菩薩、文殊菩薩。 普巴金剛
普巴金剛是金剛薩埵的忿怒化現,能消除世間和出世間的障礙。普巴金剛具有三面、六臂、四足、二翅,與佛母雙運,安住般若烈焰中。
三面之中間藍色,代表大勢至菩薩的忿怒相「金剛手菩薩」,象徵諸佛之意。左面紅色,代表觀音菩薩的忿怒相「馬頭明王」,象徵諸佛之語。右面白色,代表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大威德金剛」,象徵諸佛之身。 每面各有三目,頂戴五骷髏冠,象徵五方佛智。身披象皮衣,代表降伏愚癡;人皮衣,代表降伏貪愛;虎皮裙,代表降伏嗔恨。踩踏男魔之背、女魔之胸,代表降伏四魔。頸項手足均以蛇為鬘飾,代表降伏龍族。 周圍眷屬,有東、西、南、北、中等「五部勝子」,上半身與普巴金剛相似,下半身為倒三角錐普巴杵。另外還有四方空行母──東方馬面空行母、南方豬面空行母、西方犬面空行母、北方梟面空行母。 大白傘蓋佛
大白傘蓋佛母,身白色,千面、千手、千眼、千足,構圖嚴謹絕妙,氣韻雍容。身著天衣彩裙,瓔珞裝嚴,站立蓮花月輪上。千足鎮踏許多人、非人、水生陸生動物、邪魔,象徵降伏一切內外障礙、保護一切眾生。
千面之中,兩百面為白色、兩百面為藍色、兩百面為黃色、兩百面為紅色、兩百面為綠色,恰對應五方佛的顏色,象徵涵蓋五方佛的功德與智慧。每面皆有三隻眼睛,眉微顰,半靜半忿相。 千手在本尊左右圍繞成圓,每隻手臂各有三隻眼睛(上臂、下臂、掌心)。主要二十四雙手,左右共持四十八把寶劍。前面兩手,右手持法輪,左手持白色傘蓋。 唸誦大白傘蓋真言之功德,可以護國息災、迴遮一切符咒、惡夢、毒藥、水火、地震、飢饉、怨敵、疾病、邪魔等災難;並消除齋戒不淨等罪,增長福慧,吉祥如意。 畫面左方,是一面二臂大白傘蓋佛母,右方則是綠度母。下方三尊是「列殿」(具善)瑪哈噶拉大護法,右上角是藥師佛、左上角是釋迦牟尼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