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21 | 佛法不是道理。切莫誤解。佛法是解脫生死泥澇的方法,而非法術。 | |
| 2025-11-20 | 不必修給人看,也不必看他人修行。 | |
| 2025-11-19 | 合掌如實,不是通天地,而是致哀。問訊、禮佛皆應虛掌如捧摩尼寶,滿眾生一切所求。虛掌表示空性無所不在。 | |
| 2025-11-18 | 合掌不是一種禮貌,而是無上尊敬。 | |
| 2025-11-17 | 拜佛不是需不需要翻掌、而是放下心中的傲慢。 | |
| 2025-11-16 | 學佛,學的是如何修行,而不是如何頂禮。 | |
| 2025-11-15 | 信佛。信的不是佛有多靈,而是佛所說的解脫道。 | |
| 2025-11-14 | 寬容需要智慧與雅量;多一分寬容,少十分憂愁。 | |
| 2025-11-13 | 祈求赦免、勇敢表達感情,是淨化心靈的唯一妙方。 | |
| 2025-11-12 | 慾望是世人生活的動力,也是行者修行的動力。唯一差別在於自私與利他。 | |
| 2025-11-11 | 勝義諦的智慧,需要開啟引導與獲得上師加持;能放下自我,上師即刻顯現! | |
| 2025-11-10 | 給人信心來自鼓勵與愛而非指責。 | |
| 2025-11-09 | 險峻或平坦,都是成長的養分,足以影響一生。 | |
| 2025-11-08 | 相信上師如佛!恆觀想上師為頂上莊嚴!噶瑪巴千諾! | |
| 2025-11-07 | 上師指出鏡中物,告訴你這是心的投射,心不在鏡中,亦不在鏡外! | |
| 2025-11-06 | 禪修是為了調伏心性,令心安住在無念覺明之境。 | |
| 2025-11-05 | 幸福沒有捷徑,只有耕耘。 | |
| 2025-11-04 | 佛法不能只講理論;宣揚固然好,身體力行更好。 | |
| 2025-11-03 | 心只有兩個去處──過去與未來;兩者皆無意義,所以要活在當下。 | |
| 2025-11-02 | 活著,要為修行比賽,分秒必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