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離幻相 殊勝解脫 |
![]() |
時間:2009年4月9日 生命恆衰減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上師難遇今已遇,生為人所有一切最好的遭遇,我們都遇到了,剩下的就看自己如何掌握有限的此生,創造未來無限的生命。能為死亡做準備,勝於為明天而努力。佛法是唯一能幫助我們面對死亡的恐懼,以及死神的拘提。若希望快速成就卻不做準備,蹉跎光陰,只是讓生命不斷減少。 惡業如煙霧 將修行視為時尚,當作信仰在奉行,就像鎏金一樣,鍍在表面,光鮮亮麗,令人稱羨。可是鎏金技術再好,終究有朝一日還是會被腐蝕。修行是生命的課題,一旦心裡想要修行時,外在的阻礙,乃至於內心的衝突就會產生。 我們都是活在二元相對的經驗世界,每當有一個好的念頭生起,緊接著可能就有許多障礙,煙霧瀰漫,再也看不清楚前方。故想要修行,可能禁不起惡業成熟的摧殘。 執著世俗墮輪迴 我們往往太在乎世俗,將一時因果顯現的業視為實有。非常害怕痛苦,但卻恆常在造痛苦的因。有人將世俗的現象奉為圭臬,是他一生所追求的,如此一來,修行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因為我們的心還沒有開悟,尚未清明,所以還執著這些不真實卻非常真切的感受。中陰身心智的力量勝過於人世間幾十萬倍,當你一直執著生前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在死亡的那一刻,這個印象會深深的進入內心的阿賴耶識之中,讓你沒有辦法在中陰的時候,認清這一切都是幻象。 學佛不能只求心安 學佛如果只是求得心安,佈施就像買救贖卷一樣,這樣學佛對大家來說只是負擔,因為你無法從學佛獲得真正的相應及內心的喜悅。尤其對法會不會熱衷、主動的參與,需要經過別人的提醒,然後好像是套交情、做面子一樣,這些都是不好的。 所行一切善,要動機正確、作迴向,才能成為成佛的資糧,而不是成為來世的福報,這個很重要。 實修佛法 聽聞佛法開示有功德,但聽聞之後要實修,才有實質的幫助。如何實修?四加行真的要做,要禪修,將心安住於一處,然後思維所聽聞到的每一字每一句,直到將這些都轉化為內在的一部分,這就是實修。 生死事大,我們要為死亡做準備。認識無常,從「中陰聞道解脫經」,來瞭解死亡的現象,另外從「蓮花花鬘」、清淨極樂淨土祈願文來莊嚴心。這兩者要搭配。何者為先?何者為後?都可以。 六種中陰 「中陰聞道解脫經」是藏傳佛教特有的一部經典,由蓮花生大士所傳授。這一世結束,下一世還沒有開始,這叫做中陰。深入的講,有六種中陰:「生處中陰」、「夢境中陰」、「禪定中陰」、「臨終中陰」、「法界中陰」、「投胎中陰」。 臨危不亂 無常來臨前、中間、到最後,在每個階段要能很清楚的把握,才能臨危不亂,不被中陰的幻象所欺瞞。平時要學習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對傳承祖師不斷地祈求,積聚善業功德。如此才能在面對無常來臨時,能把握住自己的心念。 很多人會說這是困難的,但在我來看,這是很容易的。如果你的心一直都是很善良的,那麼在作夢之中,善良的行為也會展現在夢境裡。如果你平常外表裝得很善良,可是內心斤斤計較,那麼內心的貪嗔癡很自然的就會表現在夢境之中。 作好準備了無牽掛 我們活著應該要把握住這一口氣,面臨無常時,可以很自在,因為了無罣礙,該做的準備都做了,可以很瀟灑地離開,而不是捨不得、害怕,或是執著放不下。 擁有越多就越執著,害怕死亡之後什麼都沒了。那我問你,你活著的時候,你真的有什麼嗎?若你一直不去想這個問題,你會害怕。當這個問題你想得透徹:真的沒有什麼啊! 做好「讓自己沒有牽掛」的準備,這就是修行。 臨終解脫之道 「中陰聞道解脫經」我認為給陽間上的人讀,功德加持力勝很大。當你去讀,你會去想很多問題,獲益的是你自己。並且你要自己先熟悉,之後才能在適當的機會為同修讀誦。 讓臨終者有一個安心合宜的地方,這個很重要!這個地方不是醫院的臨終室,也不是禮儀公司的VIP房,最安適合宜的地方是在自己家中的佛堂。 最重要是臨終者本身的信仰跟信念。能夠預先讓他的皈依師或親教師,乃至於任何一個法師,來為他說「臨終偈語」,這是很殊勝的。有受過阿彌陀佛灌頂、領受過頗哇教授以及開頂者,在臨終之前就應當跟家人先講好:我不做急救,在我呈現生命衰萎的時候,請通知我的上師、金剛昆仲,來幫助我。 最殊勝的臨終 修頗哇可以免經四十九天中陰期的折磨、恐懼、害怕,所以這是最莊嚴、最上等、最殊勝的臨終。在他呼吸停止之後,如果他的上師沒辦法到,就由金剛昆仲在他的病榻之前,一起修頗哇儀軌。不是幫他頗哇,而是藉由金剛昆仲的情誼、念力來幫他憶起生前所修的頗哇,這對臨終者有極大的幫助。 以佛法利益亡者 修頗哇有修頗哇的條件,錯過了修頗哇的時機,在三天半之後才是修中陰百尊。在這三天半之間,可以修任何薈供,對亡者有極大的幫助、加持。 為亡者念誦「中陰聞道解脫經」,從「頂禮法身阿彌陀,頂禮報身百尊佛,皈依傳承諸祖師,佛之三身我皈依。」開始,第一天你應該全部唸完一遍,不是第一天只唸第一天的。第二天也是從頭開始全部唸一遍。 |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