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法會開示摘要 |
![]() |
日期:97年4月4日 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今日的皈依,猶如昨日死。當你決定要進入如來家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不再流浪於六道輪迴之中,這是此生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那麼,皈依不能等同於兒戲。 皈依的動機 皈依的動機,不是因為道聽塗說,以為皈依之後,所有的業障都被上師拿走了,以前所做的一切業障,都由上師承擔,那我就沒有業障了。如果這樣,請問你家所有的一切,難道都要給上師?為什麼你的業障就要上師幫你扛呢?這不是自他交換,而是錯誤的觀念。 皈依佛法僧 藏傳佛教所皈依的僧寶,不是指出家人,而是指已經開悟、初地以上的菩薩,譬如文殊菩薩、觀音、普賢,這些大菩薩才是我們要皈依的僧寶。 皈依的期限 親近道場 信仰不是僅止於相信,皈依之後,要把修行跟自己的生活融入,讓信仰成為生命的一部份,而不是有需要的時候才拜拜。信仰不等於拜拜,拜拜也不等於信仰。不要把神聖的皈依,視為粗俗的拜拜。不是說拜拜不好,而是拜拜包含了太多人的貪婪在裡面。 自願皈依 皈依之後,不用害怕詛咒。我若背祖、我若反叛,會被五雷轟頂,會怎麼死……,那些都是邪教的。如果有人想要控制你,你大可掉頭就走,有事情我負責!但是,不要跌倒了,才跑來要找我。 建立師徒關係 如果你想成為某一位上師的弟子,必須從皈依之後,開始跟這位皈依上師建立師徒關係,就像小老虎離不開母老虎一樣。爾後,你真的想修行,就當依止這位上師,學習修行的法門,一門深入。這時,你心裡才能認定:某位上師是我的上師,因為我身語意的修行是依止於他的教導。 五戒 (1)不殺生 對大家來說,殺人倒不至於發生,墮胎則比較容易發生。該不該吃素?原始的佛教沒有吃素,但主張不殺生,有三種不吃:第一,為我殺不吃;第二,見殺不吃;第三,見血不吃。 很多人以為信仰密宗可以吃葷,而且越葷越好。那是錯誤的,葷就葷,哪有越葷越好?千萬不要大口吃螃蟹、龍蝦、牛肉,然後談修行。阿隬陀佛,千萬不要! (2)不偷竊 (3)不邪淫 (4)不妄語 皈依之後,就沒有命可算了,整個命盤被打亂了,再也不是照著過去的業來進行了。我第一句話就說:「皈依是重生。」 (5)不飲酒 受戒與圓滿 受戒之後,就真的要持戒。持戒越清淨,禪修就會越圓滿,面相會改變,不會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皈依後,面相真的會改變。 歡喜承受業果 果報顯現時,應當心存感念,對自己說:「阿隬陀佛,已經發生了,這件事消失了。」如果有人沒事罵你,你要想:「阿隬陀佛,幸好你罵我。過去我沒有讚嘆你,這個惡因終於成熟了。」你不要當下起煩惱嗔恨心,前業才剛剛顯現,不要馬上又種了一個惡因,那就因果循環不完。 如果你真的受不了,最近有很多頭痛的事,那就來找 導師,祈求加持。不要不好意思,我讓你麻煩沒有關係。 三種應捨與三種應持 皈依之後,也有三件事應該持守。皈依佛陀之後,凡是見到佛像,都應該身心恭敬十。皈依佛法之後,即便是一張紙寫著一個「佛」字,也不能任意去踩踏或撕掉;如果它已經破損了,燒掉則無妨。皈依僧寶之後,無論是見到小乘、大乘的出家人,都應該向他合十,可能的話,多多少少供養他。真佈施不怕假和尚,佈施是我們的事,如果對方亂七八糟,那是他的事。 皈依功課 唯有圓滿四加行,你才能真正進入噶瑪噶舉這個猶如黃金般的傳承法脈,將來才能真正獲得傳承祖師的加持。 上師的祈禱 |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