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生活 |
![]() |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
馬祖道一禪師和他的徒弟百丈禪師二人,創立了漢傳佛教「叢林教育」,他們把許多僧侶聚集到叢林之中,制訂僧團的生活規範,以做為磨鍊身心、澡雪精神的憑藉。其中有一門「出坡」功課,就是每天要進行環境清掃、鋤草耕種等勞動作務。百丈禪師堅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根本原則,即使年屆八十多歲高齡,依然遵循自己所立的規範,每日勞動精進不懈。 徒弟們看見師父年紀大了,不忍讓他繼續再做粗重的工作,於是就把百丈禪師的工具藏了起來。百丈禪師因為找不到工具無法工作,就禁食不吃飯,以貫徹自己訂立的叢林清規。僧團在老禪師的身教薰陶下,也都能恪遵其規定,日日力行無違。 有一次,老禪師在日正當中時曬鹹菜,驕陽炙人,滿頭大汗,徒弟看到了,就說:「師父您年紀大了,現在做太辛苦了!」老禪師氣定神閒地回答:「那你認為什麼時候做好呢?」 老禪師的話語具有雙重啟發:現在日正當中不做,難道要留待太陽下山才曬鹹菜嗎?當下,就當善加把握,學習、修行皆然。否則老是錯失良機,因而只會勞累叫苦,生活全然無味。再者,年紀大了還不做、不知精進修行,依然茫然於俗務,人身難得啊,在垂垂老矣的晚年,更當萬緣已休,唯心不死,將生命中的慈祥發揮得淋漓盡致,帶著歡喜迎向下一個旅程。 至於出坡,則是訓練謙卑忍辱、破除驕慢最好的方法。「黎明即起,灑掃、應對、進退」是漢文化重要的生活教育,在佛門亦然。出家唯一利他修行,而非吃齋唸佛,捨世間無有可修對境。出坡,也是將自己內心雜亂一掃而空的方便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