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耳賤目 |
![]() |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
李翱,唐代朗州刺史,素來崇敬藥山惟嚴禪師。一日前去拜訪,到時,禪師正在松樹下研讀佛經,也正眼沒瞧他一下。侍者在旁提醒禪師:「刺史來訪。」禪師依然不動,專注於經卷。 過了許久,李翱終於按耐不住,忿忿地說了一句:「見面不如聞名。」撂下這一句,正想拂袖而去,不料此時,禪師冷冷地回了一句:「刺史何以貴耳賤目?」意思是說,你怎麼聽說我了不起,就想來拜訪。親眼見到了,又覺得不怎麼樣。重耳朵所聞,而輕賤眼睛所視,不覺得矛盾嗎? 這句話,撥動李翱的心,他便轉身拱手作揖。問道:「如何是道?」 禪師以手指天、再指地,問李翱:「會嗎?」李翱說:「不會!」禪師就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李翱聽了之後,頂禮拜謝,並說了一偈:「鍊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經,雲在青天水在瓶。」意在讚歎禪師,修行有成,如鶴之仙風道骨、超俗絕塵,坐於松林之下閱讀佛典,意態安閒自在,令人嚮往欽敬。而我前來問道請益,禪師卻不是旁徵博引、透過有形的經書文字來回答,而是以一偈「雲在青天水在瓶」警示,道盡所悟之深邃佛理,禪機無限! 佛陀曾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是說,我們應當明白,組成身體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雖然都各有其名稱,但完全沒有「獨立、實有、不變的本質(我)」,既然無實有的本質,身體及耳目感官,也不過如幻影罷了!一般人就是以虛幻不實的耳目,來接收外界的訊息;又加上自己錯誤知見的扭曲、感覺的渲染,層層障蔽,所見當然與真實相去甚遠。難怪,李翱初見藥山惟嚴禪師,未受禮遇,就憤而批評「見面不如聞名」了。 當今社會,人們競相追逐聲名包裝,自以為高貴清流,卻又不屑他人之清譽,認為不過如此而已。與人交遊應對,充斥著作揖恭維的虛偽文化,表裡不一正是現今社會的弊病根源。佛教徒應以此「貴耳賤目」為警語,認識真正的無我,一切即無貴賤,只有分別時,看待事物就自然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