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的心 |
![]() |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
佛陀在華嚴經云:「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佛陀的十大弟子,智慧最高的舍利弗尊者對此語有所感動,故發願想行菩薩道。 舍利弗在路上邊走邊想:「今天不論遇到任何困難的事,我都一定要去完成,絕不半途而廢,我要效法佛陀捨身的精神。」 此念一動,大梵天的天人就想測試一下舍利弗;天人將自己變成一個凡人,蹲在路邊哭。 舍利弗路過看到,認為這是自己行菩薩道的機會,因而趨前去問路人為何哭泣。 路人說:「你不要管我,因為你無法幫我解決問題。」 舍利弗聽到此情形,不禁嘆息菩薩道難行,心中興起了退道之心,認為自己還是做一個自了漢好了。 此時天人騰身空中,並讓舍利弗的雙眼癒合回復光明。天人笑著對舍利弗說:「你不是想行菩薩道,想效法佛陀捨身的精神嗎?為何半途而廢呢?」舍利弗啞然合十。 菩薩道乃解脫之不二途徑。自古以來,有無數的佛教徒,曾如舍利佛一般,發願獻身於此。然而,或許不識,錯過者多;或許不繼,折返者多。這諸多的錯落,徒增人們累生累世解不開的迷惑。是俱生惑障道?抑是遍計煩惱? 在《菩薩地持經》中,佛說菩薩學有七處:「一者自利。二者利他。三者真實義。四者力。五者成熟眾生。六者自熟佛法。七者無上菩提。」自利利他是為基礎,而在其上所發展出來的,卻遠非世法所能量;《大方廣佛華嚴經》謂之十種無量修道:不來不去修;不增不減修;非有非無修;如水中月修;空無相無願無作修;不可說無言說離言說修;不壞法界修;不壞真如實際修;廣大智慧修;住如來十力四無所畏一切智智平等修。佛法之精深微妙,盡在其中矣! 簡言之!自利利他菩薩行首先當捨自我,發現真我,證得本來的我,「空性」。依此空無上智方便利他,如是方可善巧方便不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