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的念佛人 |
![]() |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
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每天持誦觀世音菩薩名號,以為將來若有苦難時,菩薩一定會伸援手拯救。 一天,他去溪邊拔菜,忽然山洪爆發,大水洶湧,溪水急劇地上漲,不到片刻功夫已深及膝下了。但是,這位信徒卻不擔心,他只在心中不斷的誦唸,祈求觀世音菩薩來救他。 此時有一艘獨木舟駛了過來,舟上有一位當地居民,居民正想伸手救他,但這位信徒卻搖頭拒絕。 溪水持續的上漲,逐漸深達胸前了;這時又來了一艘救生艇,艇上的救生員要救他,這位信徒又拒絕了。他仍是持續的誦念,相信觀世音菩薩會來救他。 溪水仍不斷上漲,眼看著已經將淹到頸部了,這時候天空中出現了一架直昇機,從飛機上垂下了一根繩子,要救這位信徒,但是他還是拒絕了。 這時飛機上的駕駛員終於開口說話了,他說:「你一直在等待著菩薩來救你,但是菩薩已經出現三次來救你了,你卻還不接受;看來你與佛無緣,只有淹死了。」 這位信徒雖然虔誠禮佛,遇到危機時,菩薩也確實伸出援手;只因為信徒執著於菩薩的相貌,不了解信佛的真意,所以還是錯失了拯救自己的機會。 將修行窄化到只是誦念佛號,是落入管窺蠡測的誤陷之中。佛法,並不是法術,絕對沒有辦法讓你唸個咒語,然後,考試就不用準備,可以考得很好。也沒有法術,能讓你身體健康,讓你長壽不死。 做個淺顯的比方,設若要進大學,總也是要經過一連串的學習;對於老師所說,或者你沒有用心去學習,或者你不相信,或者你無法理解,這都將使你無法跨進大學之門。相同地,假如今天大家想在自性上去獲得、去了悟,想在生死輪迴裡,去得到究竟的解脫,那麼,你們就必須要依止一位具有傳承的上師。藉由皈依,而後,必須受戒;在戒與信心堅固的基礎上,學習上師給予的心地法門,照著去做,你才有辦法去蕪存菁,慢慢見到自己的心性本質。 對於自性,在市面上的確有很多參考書籍,但是,在沒有正確的老師指導之下,如果大家去看,也許能懂,但是,所懂的,絕對僅是字面上的意義,無法真正體會到「自性的活潑」。佛法,是一條究竟的大道,它告訴我們,人生是苦,苦在何處?如何能離苦得樂?如何能超越二元相對的自我?如何能趨入絕對的真理?循向這條真理的大道,將豐富我們的人生,並且啟發我們本有的般若智慧。智慧,不是在外面製造一個叫智慧的智慧,把它放到內心裡。因為,般若智慧是一切眾生本具的,無需如此。 然而,當我們說大家都具足佛因、佛性時,也許你們會懷疑。就如同當我們拿一把芝麻給你,告訴你,它富含油脂,你不見得會馬上相信;但只要你用手去搓熱它,就能感覺到油滲透出來。只要大家真的遵循上師的指示,有次第性的修持,慢慢的,你就會發現經典所說的奧義:空性。 請諸位切記:所有的啟示,所能給大家的,只是認知上的概念;它無法讓你成佛,就像釋迦牟尼佛沒有辦法讓眾生即刻成佛一樣。成佛需要靠自己努力。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為什麼佛還是佛,而我還是眾生?這個差別到底在那裡?以一句非常簡單的話來形容它,就是認知上的差別。因為,我們一直都以為,這個幻化的世界是實有的;而我們都生活在遠離實相的相對現象之中。 佛說:「此世界盲瞑。能見此者少。如鳥脫罟網。鮮有明眼者。」佛經常將智慧譬喻為眼,無明眼盲喻為愚痴者。 諸位,看自己,莫尋他人過。往內觀,實無一物可見。能見所見,無非妄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