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的至情至孝 |
![]() |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
佛陀十大弟子,目犍連神通第一。在家時非常孝順,父母亡故後追隨佛陀出家,精進修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位。 夜闌人靜,窗外繁星點點、涼風習習,目犍連懷念雙親,整晚輾轉反側。「我今已證得羅漢果位,不知父母如今可好,受生於何處?」 為報答雙親哺育之恩,目犍連以天眼通觀照世界尋覓父母,不料卻在一片殘破之中,驚見母親青提夫人墮在餓鬼道! 追溯因果,原來青提夫人生前非常富有,卻貪婪吝嗇,每每為飽口腹之欲殺生無數。若有僧侶前來托缽,就叫家僕棍棒垂打;遇到孤獨老者,竟放狗咬人……罪惡如山,從來不曾積德行善。 看到母親長久受飢渴之苦,瘦骨如柴、氣息奄奄。目犍連以缽飯供母親裹腹,不料青提夫人不改慳吝本性,擔心被人搶走,還一手蓋著缽,一手抓飯吃。奈何美食佳餚,到嘴邊全化為猛火;清涼冷水,一近口就變作膿血。 造惡業的果報,就是骨肉至親也無法代受;眼看著自己已證羅漢果位,於佛弟子中號稱神通第一,也無力免除母難。孝順的目犍連,飛馳來到佛前,請示救渡母親的方法。 佛陀慈悲開示:「你母親的罪業深重啊!她的苦難不是你一人所能拯救的,必須仰仗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七月十五僧眾結夏安居圓滿之日,當以珍饈美味設盂蘭盆會,供養佛法僧三寶,能獲無量功德,如此便可以濟拔母親脫離餓鬼道,同時得以救渡七世父母。」 「盂蘭」意即「倒懸」;「盆」為救護之器。「盂蘭盆」就是把上妙佳餚置於盆中,承供養三寶功德,而解救地獄餓鬼眾生倒懸之苦的意思。 目犍連立刻遵奉佛陀教誨供佛齋僧,最後母親終於脫離餓鬼道,輾轉生天道樂享福報。目犍連為「出家盡大孝」做了最佳示範,廣為後人傳揚歌頌;而農曆七月也就成為佛教徒莊嚴的報恩教孝月了。 一般人常誤以為出家捨棄親人,有違孝道,其實不然!出家修行,是把對親情的執著,轉化、昇華為對一切眾生的慈愛。順著長輩的心意結婚生子,讓父母享含飴弄孫之樂,固然是一幅美麗的天倫圖畫;然而無常一來,面對生死,卻只有佛法,才能徹底安頓父母的生命與靈魂。佛陀出家證果之後,感念母恩,特別上忉利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父王駕崩,佛陀親自為父親抬棺;目犍連救母,更體現了佛陀所立的孝親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