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蓮花超薦暨延壽護生法會報導
編修:廖曼利
噶瑪誓奇、林雅琴
思念與祝福
清明時節萬物復甦,春風輕拂天地間的氣息格外清新與舒暢。這個充滿回憶與思念的時刻,我們的心隨著季節變換,對已故先人也愈加懷念。思念,猶如一盞長明的燈,靜靜地照亮了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而這份思緒,穿越時空,溫暖且恆久...。
思念轉為祝福。啟建莊嚴阿彌陀佛的密壇,真摯祈願先人得以往生極樂淨土,遠離輪迴苦海,早日圓滿解脫。即便先人已輪迴於六道之中,超薦依然對他們帶來深遠的利益,若墮三惡道則能解脫無盡的苦痛,受生於善道中;對已在三善道者,則能加增福德,帶來更多的善緣與福報。這正是密續超薦所蘊含的獨特功德力!
慈悲無我的力量,撼動我執的根本。無論是已故的先人,或者是現世的眾生,皆能在這場法會的殊勝光輝中感受到深切的安慰與庇護,並在心靈的提升與淨化中,獲得真正的解脫與自在。
一只佳餚 萬分感念
「菜碗」看似僅是用來盛放食物的容器,但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卻承載著深刻的文化象徵與意涵—不僅是食物的載體,更是傳遞對祖先的敬意及對天地神明的虔誠祈願。每一碗豐盈的食物,背後都蘊含著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並寄託著對未來的美好願望與祝福。雖然時代變遷,但這一傳統儀式依然受到重視,成為現代人連接過去與未來、表達感恩與祈願的心靈臍帶。
在噶居寺,香積組志工們將菜碗視為是傳遞佛法慈悲的載體,每一次製作菜碗都秉持著無比的用心與虔誠,體現著對每一位眾生的關懷與尊重,並悉心將菜碗分為三類:點心、素食、葷食,確認每一碗食物是否符合上桌的標準,是否能夠滿足不同的「來賓」所需。相信在這裡,無論是小孩、年輕人抑或老人,每一位受供者都能感受到這份食物背後的用心與關懷。
看似單純的「菜碗」,原來圓滿融合了過去與現在、佛法與信仰、慈悲與智慧。
藏傳佛教中的煙供儀式賦予了清明祭祖更為深遠的意義。喇嘛在儀式中引導與會的親屬端起盛滿食物的碗,走向 上師接受甘露真言的加持。這些食物經過加持後,轉化為甘露誓戒三昧食。經由煙供,甘露三昧食進入亡者與冤親債主的身心,痛苦與煩惱瞬間消散,獲得愉悅與滿足。
煙供,引領不具色身的意識進入更高的境界。這個施食的過程,是對亡者的救度,亦是對生者的祝福。
蓮花超薦
清明蓮花超薦法會的每一個步驟,都充滿殊勝的功德。
喇嘛將渡亡超薦紙輕輕取下,遞交給陽上親人,隨後參與者恭敬地頂禮跪拜於具德主法上師前,象徵對上師、法門及超越輪迴的無上敬仰與乞求。此時,重要的是觀修上師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上師,無二無別。這一教誡深刻指出,具足的信心,能透過上師觀修轉換的「呸!」聲中,令先人頓時直觀理解金剛自性的本來面目,脫離一切苦痛,圓滿成就。也是在此時,完美地完成了殊勝的超度。
正是這份智慧,使清明蓮花超薦法會成為一場無與倫比的精神洗禮。每位與會者,各自體會對先人的敬仰與追思;透過超薦,帶著平和與喜悅繼續生命的旅程。
圓滿的長壽加持
總是,在領受仁波切加持的那一瞬間,心中彷彿有一道無形的力量悄然降臨,宛如清晨的曙光穿透了漠然的黑暗。內心的煩惱與迷惑霎那消散,澄澈安定與無比祥和之感生起。 仁波切的慈悲目光似乎看穿了心靈,加持如甘露般灌入心中,感受到無盡慈悲與智慧的滋養--一種無言的力量、無上的護佑。
圓滿之際,法會甘露灌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帶來無盡的平安、喜悅和覺醒的力量。願我們在尊貴 上師的指引下,步步前行,永遠安住於佛法的光輝照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