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壇報恩超薦大法會報導


撰文與攝影:周頻伶、黃家怡、馬玉龍、吳青燕、趙嘉鴻、蔡彤明、廖曼利等師兄
法會日期:2024年8月16~18日
法會地點:噶瑪噶居寺如來殿
召喚迎靈

  如瓢潑般的雨淅淅瀝瀝的下,暗沉沉的夜色中點燃了燭火、在響遏行雲的梵唄聲中,十方欲度亡靈無論魂在何處,循著照亮幽冥之光、隨著莊嚴的唱名聲,進入奉安蓮臺中領受三昧供養及法會甘露與功德,願其神識超薦至淨土、或受生善道、抑或在所生道中增上福德資糧。民俗信仰中的鬼月,口中所說、心中所懼的「鬼」其實是他人朝思暮想的人,這是對親人表達感謝的重要日子,即為「孝道月、報恩月」意義所在。

  迎靈夜,照亮幽冥之路供燈祈願,開啟三壇超薦法會。

禪修靜坐

  原預定於 8 月 17 日舉行的朝山活動,因連日大雨導致活動改為禪修靜坐。

  雖然清晨還是下著滂沱大雨,參加活動的信衆依然冒雨前來。在慧光師的引導下, 首先唱誦「大手印祈禱文」,接著慧光師和與會的師兄說明在禪修時應注意事項,大家 就開始專注靜坐。在七佛寜靜的注視下,簷間啾啾鳥鳴為伴奏,時間慢慢流淌,原來吵雜的聲音一下子靜謐了,大家沉浸在詳和的禪修中,享受這一刻的法喜。最後在迴向唱唄中結束早晨的禪修。 

  上師仁波切午間在文殊院開示:「雖然天公不作美,天有不測風雲,朝山活動改為禪修,但這是內心智慧的增長,功德加倍!」大家讚嘆禪修者的精進與功德,自己亦同沾法喜。

三壇超薦

  內壇啟建阿彌陀佛淨土,迎請本尊護法降臨,修誦阿彌陀佛儀軌及薈供,上師仁波 切為弟子信眾們慈悲主法,讓亡者聽法並為其祈求冥福,靈魂得以從佛法中獲得開示以 達超度的意義,對已轉世的先人也能夠增添福報;眾生於六道中輪迴無數劫,與我們有 累世因緣的一切眾生,除了歷代祖先也有冤親債主,透由超薦以功德迴向的同時,參與 法會也是引薦生者,即引薦佛法,修學以超越生死輪迴。

  修法過程中,許多人佇足於座座蓮位前,對已逝先人傳達內心無盡的思念,或許時 間會沖淡一切,即便在輪迴中沒有真正的死亡,只是意識的轉換,可度亡本身即是某一 世的緣分盡了,仍想感念及報答恩情,如何轉化心中的感傷與遺憾?三壇超薦法會功德如甘露降臨使之陰超陽泰,先人離苦得樂,現世者增勝上緣。

慈悲普度

  上師仁波切說:「儒道釋皆有普渡,意涵各自不同,佛法恆順眾生,但也不能因此而忘失其義。佛家普渡不限於中元祭典,凡能指引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脫的都是普度眾生。當年蓮師把佛法帶入西藏時,西藏也有當地殺生祭祀的信仰,稱為苯波。蓮師去除殺生,將祭祀祈福融入佛法,因而形成藏傳佛教的特色。我們順應民情風俗也舉辦中元普渡,旨在教導信眾普度不是儀式,更是一種無上佈施。以佛法甘露解餓鬼之渴,施食療中陰之疾,普渡食物濟助弱勢家庭。結合民間信仰,宗教力量化為實際利他活動。大家忙的不可開交,但燦爛笑容卻讓我們活的自在!」

  噶瑪寺的普度場,一百八十軟綢錦桌承載著佳餚蜜品,五座莊嚴米山分享著樂利富足;沒有讒口囂囂的喧鬧聲,取而代之的是溫柔敦厚的梵唄音。眾人仿效目犍連救母之行,虔敬的心,只願無量眾生依此欣喜得渡、冥陽兩利------。

愛心捐贈普度物資

  上師仁波切悲天憫人、民胞物與的偉大胸懷,感動了無數弟子信眾,以真摯的歡喜心將上百桌普渡物資,捐贈給周遭的左鎮、玉井、南化、楠西等4個偏鄉行政區弱勢民眾。

 

  今年以家庭實際生活用品為主,但因品項眾多,於是以綜合福袋的概念,透過福箱方式發放,除沙拉油之外,也隨機裝入各品項食品。有別於過去以戶為單位,今年改以每戶人數為標準,以福袋方式每人1箱,總計有1270人受惠。已於8月19、20日上、下午分4場次送至各公所指定地點,由區公所排定時程通知區內弱勢家庭前來領取。

  上師仁波切將菩薩道落實於生活中,以利益眾生為念,將慈悲善念化為愛心,既安頓人心,也讓社會弱勢家庭分享佛祖的庇佑與加持。
 

--發布日期: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