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 吳玉緞老菩薩坐化往生
〜圓滿平凡的一生 〜  


〜圓滿平凡的一生 〜  

平凡,總是那麼不經意地被忽略;圓滿,又是那麼困難重重地被實現。 

老菩薩 吳玉緞 ,早年喪夫的她,默默扶養年幼子女,中年皈依上師仁波切。經常笑口常開,毫無哀怨。雖不識字,持誦經文絲毫不差。尤其做一手好佳餚,讓噶居寺上上下下的同修金剛昆仲尊稱她,大嫂。是這一句話拉近彼此距離,寺院就是一家人。

〜「炸年糕」話緣起 〜

話說某一過年,幾位常住炸不出個像樣的年糕, 上師突然跟噶瑪妙梅師兄說:「明日把妳家大嫂帶進來!」。好一個新春「炸年糕」的緣起,當時的大嫂從未來過噶瑪寺,欣然應允。這一來,就是一、二十年的廚房志工;這一叫,噶瑪寺上上下下也就叫了一、二十年的「大嫂」。

〜有溫度、沒距離〜

她個子瘦瘦小小、臉上永遠掛著笑臉、不多話、不過嘴,是位很好的傾聽者。曾與接觸的師兄,都可感受到她那份有溫度、沒有距離的慈愛、與親切。噶瑪寺那麼大,廚房是她的天空。回寺期間,佈施自己的時間、體力,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的大嫂,總是想到 上師、或是那位常住師、或那位志工吃飯了沒……

〜不識字不礙修行〜

生長在重男輕女的時代, 無法上學、無法識字。老菩薩對於自己不識字無法參加修法,常覺得遺憾。她曾非常想修四加行,曾在法本註記她看懂的發音符號,但終究因為看不懂法本而沒能圓滿。卻也聽上師錄音帶背誦一段經文而不忘。老人家對上師的堅固信心與佛法的靜默體驗;卻是識字、也能看懂法本的我們所遠遠不及的。

〜讓水人有水命(台語)〜

在困苦年代,從小農忙就得幫採收做事,整捆甘蔗扛上肩、上牛車。就這麼的成長,那時吃苦也只能當作吃補。想的、做的,都為家計、為他人在付出。對她來講,這就是生活。一路苦過來、也學會一路放下。來到寺院,付出化為佈施,與十方結善緣,廣植福德資糧。 戶政上,大嫂記名吳玉斷, 上師賜名「吳玉緞」。讓水人有水命…。 從此反轉一個鄉下女人蛻變為優雅的在家居士女。

〜熱心公益服務群眾〜

夏天的酷熱,常讓廚房的志工們汗流浹背且疲累難耐,但從沒聽她抱怨過半句。從來沒聽過她八卦別人是非、或批評他人。  念珠不離身,偶爾有空時,就見她拿著念珠持誦著她獲得口傳的真言。她是如此的精進、在廚房中佈施慈悲汗,成熟菩提心。 

〜護持不落人後〜 

老菩薩投入廚房協助烹飪,常以珍饈行無上供養上師、僧伽,與十方結善緣,植深廣福德資糧。也常將兒女給予的零花錢攢起來供養上師寺院。2000年時,榮獲 上師授任金剛智護法,護持 上師佛行事業。成為噶瑪寺最年長的金剛護法。 

〜晚年退化,不忘持咒〜

簡單、清淨、專一與精進,是她堅持修行的外相,而對 上師堅定無半點疑惑的信心,才是她真正修行的基石、所依與全部。  晚年,每日早晚,都會在房內乾淨整齊的壇城法櫃前,精進修持 上師給予她的錄音功課, 成了她每日的功課。 彼時,老人家已記憶力退化。

~捨報落葉歸根~

在長青中心傳來:老菩薩午餐後坐在椅子上走了。這一刻,捨報鐘聲響起,在上師指示中,回到百年之家~歸根噶瑪寺。澤蒙 如佛上師親為其臨終開示、頗哇遷識、直射淨土。大體回寺時,由於醫院急救關係,老菩薩口未閉合。上師為其蓋上白色卡達,示以解脫清淨道,勾召安撫其心識。上師以禪定真實力,佛陀加持真實力,臨終者信心願力。三種不可思議真實力,無礙開啟亡者梵穴之輪,完美淨化亡者意識成為明點種子字,上師以射箭般觀照,令意識直接進入阿彌陀佛心識中,沒入西方極樂淨土,花開見佛。當上師以手指示亡者梵穴處暖腫瑞兆,髮密不能見,遂請獨子輕觸而證知如是的同時,家人發現,老母親嘴巴合上,面露微笑,與先前判若兩人。家人也露出平安喜悅。沒有不安惶恐,哀傷痛哭,在上師最後圓滿開示中,各個歡喜祝禱老菩薩開頂成就。

〜最莊嚴的告別。原來是這樣〜 

老菩薩吳玉緞的一生,讓我們看見信、願、行的不可思議,也見證了弟子孺慕信心與 上師加持合一的善果---受生阿彌陀佛淨土的告別人生。 但若無上師的慈悲,這一切又似乎海市蜃樓⋯⋯⋯ 

 

噶瑪寺金剛護法會 林泰宏 後記110.01.30
感謝資料提供者 : 郭梅枝、楊月英、廖曼利、王玉葉……等師兄

--發布日期: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