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米釋迦牟尼佛說法相 | ||
![]() | ||
金黃澄澈的巍然釋尊,輝煌無比!創台灣室內大佛之最,巡禮的人,每每在仰望佛容之際,讚歎不已! 與台灣常見的佛陀造像迥異 一尊十六公尺高的釋迦牟尼佛,端坐於金剛寶座,雙足垂下如彌勒坐姿,以蓮花承托。雙手結「說法印」,延續佛陀永在人間說法、佛法常住娑婆!靜默地,台灣歷經二十餘年的藏傳佛教滋潤,喇嘛的弘教,有著見證歷史的噶瑪寺。在這兒,莊嚴的大佛支舉著不可見的歷史文化與傳承,帶給我們靈性的昇華。 對藏密藝術的熱忱 大佛前額毫光,由三百顆鑽石鑲嵌而成。白毫光,這是大佛身上極為細小的一個點,但卻朗耀地,顯示信仰的見證力量。佛陀額間白毫放大光明,普照六道眾生的,不再僅是一件藝術品而已。 佛前兩側銅像為舍利弗、目犍連二大弟子,與傳統的阿難、迦葉有別,更顯年輕;這純粹是想引導希望的信息,而它來自朝氣的身心。值得一提的是,舍利弗、目犍連二大弟子尊像,以三折姿而立,纖柔細膩、線條優雅,又極具動態之美,洋溢著豐沛的生命力。 上師神通無處不在 佛像安裝完成時,承包商恭請仁波切親往檢視是否居中。仁波切站在大門往內一比,笑著說道:「差一吋!」包商問:「往左或往右?」仁波切不假思索回答:「往左移一吋。」後經重測,果然如是。包商立刻當天加工,修正一吋,而成如今模樣。事後,有人向 仁波切請益:「可有方位風水?」仁波切說:「四正即是好位。」真是笑談間神通無處不顯! 如佛降誕的開光大典
鮮紅、金黃、雪白、湛藍、深綠,映帶著金黃澄澈的巍然釋尊,上師仁波切曾讚歎道,「吾未曾看過如是莊嚴的佛像!」 佛像的神聖裝臟 什麼是「裝臟」?依藏傳佛教傳統,佛像內必須裝臟三種聖物象徵佛的身語意:古老佛像代表「佛之身」;佛經、真言代表「佛之語」;珍貴舍利代表「佛之意」。此外還要製作「中脈」安置其中,中脈選上好木材,刻滿經文,再經修法開光,才是圓滿。向此佛像頂禮,方能具足功德。所有噶瑪寺的佛像,都經如此莊嚴、繁複、慎重的程序而成。 承續造像傳統 通往宗教藝術大道 噶瑪寺大佛承續了佛教藝術史上的造像傳統,在台灣展現新的風采與生命。在嚴肅的佛教殿堂中,散發著一股讓人緬懷的沈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