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6/12/12  
薩拉哈(Saraha)尊者
 
薩拉哈(Saraha)尊者

圖右上方-右手持三技箭,左擁佛母飛行於雲端。

    薩拉哈是一位空行母之子,出生於婆羅門之家,降生地是在東印度一個名叫羅里的地方。薩拉哈雖然身為婆羅門,對佛陀的教法卻具有無上的信心。由於他聽過無數的上師宣說佛法,因此對密續有極深的信仰。白天他修習印度教法,晚上則修持佛法。他還有一個愛喝酒的嗜好。

    當其他婆羅門發現他的這個嗜好時,一向嚴守正統戒律的同門群起指責他,並呈請國王惹拿巴拉放逐他。國王說:「他是一個十五萬個鄉鎮的城主,不能隨便驅逐。」於是國王帶領大家一起去勸戒薩拉哈。國王斥責薩拉哈,說他喝酒的嗜好破壞了婆羅門的聲譽,希望他能戒除。薩拉哈回答說:「我不喝酒,陛下若不信,請召集眾婆羅門及人民,我能證明給他們看。」

惹拿巴拉國王於是召集全國文武百官及所有婆羅門的教徒,聚集在一起。薩拉哈預備了一個裝滿熱油的大油鍋,發誓說:「若我喝酒,則當我的手放進熱油裏,會被熱油燙焦,如果不然,就證明我是不喝酒的人。」說完話後,他就把手放進油鍋裏,但手一點燙傷的痕跡都沒有。國王反問四周的婆羅門:「你們還認為他有喝酒嗎?」教徒們卻肯定地說:「他確實有喝酒。」

薩拉哈無奈,只好又端起熱油,一飲而盡,他仍絲毫未損,但眾教徒仍堅持原議。薩拉哈又提出另一種試驗方式:「若你們還是堅持己見,那麼請你們當中任何一位和我一起跳進水槽裏,誰下沈誰就是喝酒的人。」,結果,薩拉哈沒沈下水裏,另一位婆羅門卻咕嚕嚕地往下沈,因此大家終於改口說:「薩拉哈沒有喝酒。」

薩拉哈為了取信大眾,又提出另一種測試的法子:「如果大家仍不相信我沒喝酒,我們可以秤秤看,看誰比較重,如果我重的話,就表示我沒喝酒。」婆羅門在另一邊放上三塊鐵,每一塊鐵的重量與人的重量相當,結果薩拉哈的身體還是比較重,甚至比六塊鐵還要重。國王看到尊者示現如此的神通就說:「若一個人能修持到如此的成就,他愛喝酒,就隨他去吧!

於是國王領著眾婆羅門教徒向薩拉哈禮拜,並且請他加持傳法。薩拉哈便以「朵哈三串法」來教授國王、王后和所有人。大家得到尊者的傳法後,都放棄了原有的修行,轉而成為佛教徒。國王和他的官員們因修習密法,都獲得了成就。

薩拉哈後來與一位年僅十五歲的女孩結婚,而且和她離開了本國,到無人居住的地方隱居修行。他的佛母隨侍在側,照顧尊者的飲食起居。有一天,薩拉哈對他的佛母說:「我想吃乳酪和蘿蔔。」當他的佛母為他預備好蘿蔔混合酸乳酪端去給他時,他已入定了。佛母為了不打擾他的禪定,只好離開。

尊者這一入定,竟長達十二年之久。當他出定後,問他的佛母:「我的乳酪及 蘿蔔呢?」  佛母回答他:「你這一入定就長達十二年,我怎能保留這些食物呢?何況現在是春季,已經不產蘿蔔了,臨時要找也沒有了!」薩拉哈於是說:「那麼我要到山上去禪修。」但是佛母說:「安靜不是真靜,心無幻想,無成見與偏見,脫離一切名相才是最殊勝的靜。你從十二年的禪定中出定,還未斷絕蘿蔔的幻想,就是到山上禪修,也是沒有多大分別。」薩拉哈經他的佛母一提醒,如醍醐灌頂,大聲讚同:「對!對!妳所言極是!」於是他更勇猛精進禪修,放棄了幻想與偏執,回到了明心的本來面目。

不久,薩拉哈體驗了佛法的精義,証得大手印的最高成就,和他的佛母過著無我利他的生活,在他救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之後,即和他的佛母進入空行淨土

後記:

由薩拉哈尊者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修學密乘的人,應該要靜心,而不落入真假二邊的幻境中。

尊者所示的神通只是善巧方便,而無蔑視其他宗教之意,讀者在觀賞本章時,不要被他所示的幻象所迷,而誤以為每位密乘的成就都是可以水火不侵。為了度化有緣,不得權巧變化不是表演給人家看的,若與鄉間之怪力亂神混為一談,則失去本意了。

頌曰:在此世間,不著善意。離此二邊,是謂斷惑。瑜珈行者,制心妄動。離意幻化,廣度有情。

典藏資訊

編號:030049

尺寸:50 cm X 76 cm

年份:二十世紀

材質:畫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