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9/2/24  
  如來殿-殿內介紹

如 來 殿


 

當我用生命構築不朽的殿堂時,我也同時體認不朽的真理:
在這一生之中,我忽略了太多事物,
但唯一沒有忘記的是,該如何做好每一件事。
藝術是一種高階語言,毋須以白話明說。
心的建築,表現在宗教理念的宣揚。
我的理念,是想藉著前所未有的集體創作,
精確反映今日時代,將人心的不安,與道德的墮落,
透過宗教沉澱與昇華,轉化成唯美的心靈。
~噶瑪天津仁波切如是說

法輪院照片集錦

  殿內主祀十六公尺高的金銅釋迦牟尼佛說法像,與七佛白玉石雕、藻井九大壇城,並列為本寺藝術三絕。

  壁畫、雕塑、彩繪、唐卡,令人驚豔!漢藏兩族傳統工藝,已在此延續且創新;頂禮靜觀,似可瞥見藏於藝術身後的永恆生命。

  各樓有其安名:一樓,金剛寶座。二樓,前為「法輪院」,後為「日光樓」。三樓,「講經院」。四樓,「傳燈院」。五樓,「密續院」。六樓,「上樂金剛殿」。


七佛

七佛,背景以釋尊與八大菩薩堆繡唐卡莊嚴。

師棄佛

  登臨法輪院,殿堂琉璃為地、澄澈如鏡,宛如明珠般映著七佛尊容。根據《七佛經》所載,七佛是為「過去莊嚴劫,毗婆師佛、師棄佛、毗舍浮佛;今賢劫,拘留孫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七佛尊身高七尺,安坐於蓮花寶座上。佛身壯碩飽滿,比例勻稱;衣褶布紋之疏密,與肢體起伏隱然呼應、含蓄烘托。雙足結跏趺安住蓮臺,身披金黃色戒衣。頂有髮髻、最上以摩尼寶嚴飾。慈顏豐潤,雙眉修長、彎如新月,鼻樑挺拔。所不同者,手結契印各異、嘴角弧線變化微妙,表情各一,各顯神韻。

   大理石的細密質地,刻畫線條與塊面,格外出色。細觀佛手纖長,紋路流暢宛轉;掌心指節,豐腴清瘦有致;肌理膚質如玉凝脂、細緻潤澤,宛如出水蓮瓣。寫實刀法所引帶的效果,觸目彷彿感覺佛手的溫度與彈性,忍不住驚歎其絕美!掌心另以輕淺的陰刻線條,表現佛三十二好相之「千輻輪相」,佛足足心亦然。《七佛說戒偈》以漢藏對照,刻於寶座前,與七佛造像,共同見證了藏密傳台的歷史。此乃 仁波切之所記。

蔣揚慈善基金會鹿野苑之家苑生於七佛前頂禮、祈願。

  仁波切云:「之所以造七佛聖像,乃因為師在禪修中憶及七佛尊容,而令不丹雕塑工匠依吾意,先泥塑,再翻纖維製模,指導張敏琨精緻修改,特別是手印、唇部、容顏等處線條。造型確定,而後委請名石雕家王秀杞斧鑿而成。排列順序,乃遵傳統,並與文殊菩薩相應而成就此吉祥莊嚴。」

  七佛每尊高七尺、蓮座寬五尺二,重達兩噸半,位移不易;因此要安奉於五、六尺高的寶座,並取得精密定位,難度甚高。工作人員先前為此煞費苦心,不料安座時,不待反覆移位,每尊間距恰為預擬的六公分,似有護法暗中擎挪相助。再者,七佛以義大利白色大理石雕成,想挑七件一體之素材,若非早有因緣,否則實難際會,妙哉!

  玉之溫潤、石之沁涼、白色之聖潔、金色之輝煌,在此巧妙交織成蘊藉深厚的七如來。佛手正向你訴說無盡密意,佛眼正對你照注大悲慈光。於佛教藝術薪傳,我們如是歡喜地,再立一座里程碑,堪稱大雅溫潤之最!

  高懸於法輪院七佛石雕上方的「堆繡唐卡」,乃出自拉薩大昭寺藝師的巧手,由左而右,八大菩薩與四位釋尊,形成「一佛二脅侍菩薩」的對稱構圖,四幀連綴成長幅帷幔,空間佈局恰與七佛巧妙交錯。


大佛—望之彌高
   仰望巍峨的大佛,不假語言文字說服,恭敬虔誠自然生起。慈悲的眼眸,永遠溫煦地注視來者,宣流拈花微笑的密意。   

  巨高的釋迦牟尼佛端坐於金剛寶座,著右袒式袈裟,雙足垂下如彌勒坐姿,以蓮花承托。雙手作轉法輪印,象徵佛陀永在人間傳法、佛法常住娑婆!佛身完美的比例,線條流暢,肌理豐潤;連衣紋都起伏有致,彷彿親臨人間般。

   銅鑄佛像箔金莊嚴,內裡中空,裝臟三部西藏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諸多咒鬘、古老經典、珍貴佛像、舍利、以及無數珍寶。大佛背光嚴飾著大鵬金翅鳥、龍女、摩羯魚、騎馬的童子、雄獅、寶象等祥獸銅雕,堪稱精湛。大佛額前毫光璀璨鑽石鑲嵌而成,象徵佛陀白毫放大光明,普照六道眾生。佛身十六米,相當於五層樓高度。

 

安放佛首的妙法

  許多人好奇,巨大的佛像如何放在這麼「合身」的空間內?在弟子們的祈請下, 仁波切道出當年的事蹟:

  「大佛與如來殿的設計圖是一前一後誕生的。原先是構思三世佛,但雙足下垂的大佛一直浮現在吾腦海中,16米也是最後才蹦出來的數字。天花板的挑高處則恰好是16米半。」

  「佛首重達6公噸,而吊車的車臂伸長之後,最多只能吊2公噸。第一次安裝時,吊車翹尾,第二次是鋼絲斷裂,老闆罷工索賠。吾硬著頭皮答應賠償損失,再發生意外由本人負責,天花板也加裝兩部吊猴輔助。」

  「吾登上五樓,安住禪修從定中起,幫忙扶佛首,只聞樓下巨響不絕於耳!由於吾的坐向面對大佛,佛首安放上去時,面朝牆壁,與吾同向。彼時,正巧聽聞有人呼喊吾名,睜開眼睛一看,不覺莞爾!急忙自我轉向朝外,佛首也順利迴轉,而吊猴幾乎脫落,眾人嚇出一身冷汗!」

  在 上師三寶加被中,順利完成佛首安置作業,於今回首仍是傳奇一件。

 

脅侍比丘、菩薩

  在大佛金剛寶座之前,兩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脅侍左右。手執錫杖、僧缽,以「三折姿」而立,活潑的動態感、優美的身段線條,流露年輕的生命力。

  外側四臂觀音、文殊,站立蓮臺,以菩薩脅侍大佛左右,隱然詮釋本寺乃「密續觀音文殊壇城意所化現不壞神聖宮殿」的密意。古銅色的典雅高貴,這種造型藝術,在台灣非常罕見而珍貴。

  同時,二比丘、二菩薩、一佛的配置,也呼應顯教法華經「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會歸一佛乘的真諦。顯密圓融的境界,不立文字,而自然流露。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