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窟】 石窟,是極具特色的佛教建築形式之一,源自於古印度,修行人常在僻靜的山林鑿建石窟,作為修行的場所。其後,佛教外傳,從東傳的路線到中原、東南亞各地,幾乎都有佛教石窟的蹤跡;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大同雲岡石窟……,它們不僅是修行的重地,在時光的淘洗下,益發滌練為不朽的藝術寶庫。上師仁波切前往印度朝聖,巡禮阿姜塔石窟,心靈震懾之餘,有感而發:「未曾到過阿姜塔,不能說懂得佛教藝術。」結合宗教的修行與藝術的創作熱忱,一斧一鑿所打造出的心靈乾坤,賦靜謐山林予脫俗生命的光和熱;石窟藏珍,本寺亦規劃於內。
財寶天王 財神窟內,主要供奉財寶天王。上師仁波切有言:「金剛乘修財神法是為全人類而修;要有財富才能利生,所以求財並沒有錯,有錯的是大家對它的執著。」 財寶天王是藏傳佛教知名的財神,乃四大天王之一;其身金黃色,一面二臂,頭戴五方佛冠,身著黃金鎧甲,並配飾著多種珍寶瓔珞,右手持著寶幢,左手則抱吐寶鼠,英姿煥發地以菩薩如意坐姿,坐於伏地白獅子上,身上放射出如日的萬丈光芒。守護著北俱盧洲的財寶天王又名「多聞天王」,因其常守護如來道場、聽聞法教,同時也表示其福德美名,聞於四方。主增益法門。 中國神衹 有不少來訪者,對於窟內同時供奉有中國神衹感到相當好奇。細究祂們的由來,各有因緣。有些是弟子們皈依之後,不知該如何處理家中曾供養過的佛像,請求寺方代為安置;有些神衹則透過如夢兆等方式,請求在此修行,上師仁波切慈悲圓滿所願。神衹並未出離輪迴,故仍需度化;在修行之道上,並非究竟皈依處。上師仁波切經常告誡弟子,不應向鬼神祈求;因為「獲得」乃己身之福報,絕非鬼神的賜與,正信佛子,應不昧因果。 財神窟內安置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象,初訪者往往不解。這些象來自泰國,上師仁波切見其於一家工廠,因與負責人熟悉,便將之購回,然後裝藏、供養起來。因為,對於佛教徒而言,象是非常吉祥的象徵;佛陀當時即是化身為六牙白象而入母胎的。這大大小小二十幾頭象就如此聚成了壯觀的「象園」。 著名的象鼻財神也是財神的一種化現;財神窟內的象園,別樹一格。 上師仁波切賦予石窟發人深省的勝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