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雍容的山門,是尋訪淨土的入口。

  這座牌坊式建築,以三層平台結構,代表佛教三乘法門。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因應諸多弟子不同的根器,開演了三乘法門:小乘、大乘、金剛乘。藏傳佛教總集三乘於一身,保存完整圓滿的佛法在西藏;而傳說,台灣是佛法的不壞之地,匯聚了三乘精華,或許這也是藏密在台發展的一大因緣。

 
內、外兩方橫幅石坊都是一題字、一留白,象徵「有」與「無」。

  山門最頂端,象徵法輪常轉、普傳十方的金色法輪雙鹿,正在台灣的晴空麗日下閃耀燦爛。平台之間嵌有兩面橫幅石坊,外題「寶塔山」「噶瑪噶居寺」,內題「慧日東舉耀三千」;內、外兩方,都是一題字、一留白,象徵著「有」與「無」。從有入無、從無入有,是佛法心要。山門外,有無紛擾;進入山門,超越有無。此乃邁向生命精華之道。 山門平台邊緣以赭紅色為底,鑲飾白色圓點,這代表密續奧義的「智慧明點」,是藏傳佛教寺院特有的紋飾。神秘就從稀奇開始。

  門,囚禁了身體,同時卻也釋放心靈於虛空。踏出山門將入紅塵,「回頭是岸」偌大的警語迎面而來,醒覺的力量,猶如醍醐灌頂。

  開山上師有偈曰:「善來大德。來去自在。已來不來。已去不去。」常令遊訪者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