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94年8月19日 仁波切:常有諸多弟子訛傳仁波切喜歡生氣,但卻很少有人來求證,像今天早上的情況一樣,我並沒有那麼多氣好生,你們早上看到了整個情形,可以說一說你們的看法。 弟子:由於我們平常見到 仁波切大部分是在法會或上課開示,較少有機會跟 仁波切面對面談話,早上的事情應該是弟子有哪裡做錯了,所以 上師離開法座,詳細的原因我們並不曉得,有時候也不知道透過怎樣的管道請示,心想是否透過住持請示較為得體,另一方面也擔心自己越級上報。 仁波切:有什麼問題你們可以直接問我,沒有什麼越級不越級的問題,我不曉得你們的階級制度是從軍中還是從哪裡來,其實佛陀一直在打破階級制度,從佛陀的說法中我們可以看到,佛經中會有「如是我聞」表示親耳聽見佛所說,裡頭也提到了佛陀傍晚會集結僧眾說法,當菩薩察覺到僧眾有問題想發問而不敢提問時,菩薩會代替僧眾向佛陀提問,或者當菩薩洞悉佛陀有事要開示,會代替僧眾提問,請求佛陀開示說法。 早上我會離開的原因主要有幾點: 第一:常住師不懂事,昨日既然已經請示過知道上師今日要上座修法,應該確定今天有哪些人要參加修法,法桌要先排定。不應該等到上師已經上座了,還繼續再搬法桌,讓上師等候。 再則:根據西藏的傳統,修法時翁則要看多傑洛本、多傑洛本要看主法的上師的指示,開始修法之前都要先請示上師是否可以開始,至少要眼神知會一聲。 第三:持誦真言的次數之前提過7、21、或者108遍,今天持誦的時間超過了許久。 其實你們有任何事情想要請示可以採用 mail、傳真、或是透過知客師或住持轉達,也可之後再發個mail給上師,還有台北每次回到寺時,第一件事應該要向知客師或住持通報人數並請求安排晉見上師,於離開之前也要先行告假,返抵台北也應該要電話回報或者傳真,如果時間很晚了你可以使用e-mail告知,讓上師放心。這是基本的禮貌。 回寺擔任志工並非整天安排打掃,應該要事先向住持稟明回寺的人數,看哪些是平常常住師負責打掃以外的地方,他們力有未逮之處可以交由志工每天撥出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協助,並非取代常住師的例行性工作。 另外,各區執行長的權責是負責執行,而非決策,家族網上決策人不該是執行長,當然日常生活中買幾包紙的小事就不應該再呈上師決定。各區執行長每個月應該要向上師回報道場的運作情況、舉辦的活動、關懷了哪些人、增加了哪些新進的人員、每個月安排哪些弟子晉見上師,也可以安排兩天一夜回寺與上師親近,而非上師打電話要求弟子來完成這些事。 台北現在的四加行誰負責領眾?怎麼領眾?擔任翁則本身氣要足、喉韻要有 ( 台語 ) ,領眾者本身要能夠清楚四加行皈依大禮拜怎麼修,唱唄怎麼唱,於修法之前要先溝通好欲完成的禮拜次數:21、36、或108拜,持誦六皈依文時,翁則不作大禮拜而是持續唱誦六皈依文,其餘的人先拜完就先回座止息,之後再發菩提心、四無量心等。有不清楚的地方應該要放映過去開示的相關影音資料,對於新進的人詢問,你有把握、能夠回答的問題就回答,有不清楚的就寫下來傳真或寄 mail 請示。 弟子:目前入菩薩行誼論授課之前 仁波切會先修持文殊儀軌,如果有信眾未曾接過灌頂想要請文殊儀軌的話是否可以? 仁波切:可以視情況給予方便,但你要確切的告知日後有機會要向上師請求給予文殊灌頂,且要讓他了解修法並非只是依照法本,而應該要找機會請求上師教授。
沐恩弟子 噶瑪廣明 噶瑪仁修 恭錄
噶瑪噶居寺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