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為師內心盈滿感動,若問所以,乃因得之不易。去年開元慶典,我們已向世人敬告噶瑪寺十八年的努力,有了初步成果。不僅硬體建築完竣,噶瑪寺擁有令人尊敬的佛像、西藏大藏經,且具足佛法僧三寶!願將這人間至寶與世人分享。

 十八年的辛苦,在神聖的一刻,盡化為絲絲感恩,彷彿天降甘露飄臨人間,滋潤乾涸的土地,願能普潤蒼生、孕育萬物。彼時,為師許下心願,將這圓滿的一切,如同獻曼達,供養無上尊貴的噶瑪巴、以及傳承諸上師。我的責任已了。我告訴自己,如果再建寺,便是傻瓜。因為,真的很辛苦!

 言猶在耳,開元落成之後,卻旋即憶起一段往事……

難忘,攜手走過的艱困歲月

 原來在信義路水晶大廈的祖菩道場舊址,是那麼小,卻匯集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力量。

 幾年前,法王殿工程方興未艾,我們卻遭逢前所未有的經濟拮据。這個家,若以「米缸滴米不剩」形容,亦不為過。那一夜,為師在台北祖菩道場,語重心長地對追隨的弟子們說道:

 「眼見下月五日將屆,應付工程款尚無著落。如果噶瑪寺跳票,建寺大業必然嘎然而止,一旦被迫中斷,祖菩道場也不可能存在了。請大家集思廣益,如何匯聚力量用於此刻?噶瑪寺需要大家同心協力,共度難關!」

 言盡於此,內心卻做了撐不下去的最壞打算。但我萬萬沒想到,在極短的時間內,有好幾位弟子,經濟財力不豐厚,卻願意拿房子抵押,辦理銀行信用貸款。雖然那次供養捐輸,並未完全解決噶瑪寺的需要,但這幾百萬始終縈繞我心。無關乎金錢多寡,而是難得的真情用心令人感動!

承諾,一個美麗的淨土

 在這開光吉祥日,談生死大事似乎煞風景,但為師願真誠相告,祖普新道場成立之另一緣起,是源自一位弟子的往生。他往生之後,不像南部弟子那麼幸運,得以回到噶瑪寺,莊嚴地舉行後續法事。為師希望,能讓一生奉獻於噶瑪寺的弟子,老有所終,有一個屬於自己安心的聖殿,微笑直奔西方淨土,而不是送到市集般嘈雜之處,冷冰冰地劃下人生句點。

 懸念於此,又每每為弟子們的真誠熱淚所感動;於是,我許下諾言,希望圓滿噶瑪寺初步建設之後,也能為台北弟子們實現願景。當下,為師對祖菩道場有了更深的期許,也給自己更殷切的期望。

大士長林 善緣際會

 人是很容易忘記自己的承諾的,特別是在疲累之餘。當忙完噶瑪寺開元慶典那一刻,心境上出現前所未有的放鬆,過去的緊張、夜以繼日不眠不休的努力,終於可以好好休息。然而,過不了兩天,只要多睡兩個小時,體力恢復了,立刻思及對台北的承諾尚未實現,日夜縈懷。

 隨即召請相關人員,這次我說:「尋覓一個地方,令我們台北弟子得以安身立命、迎向快樂人生。這裡,不僅是信仰的究竟皈依處,也能在此以微笑奔赴淨土。」

 張董事長夫人知情,一句話:「仁波切啊,我們家的地下室,請您來看看,是否合適?」善緣成熟,張董賢伉儷大方提供共修場所,給予噶瑪寺,乃至利益了許許多多對藏傳佛教有興趣的弟子信徒們。

 這裡不是私人的地方,為師將以最大能力裝修妥善,舉辦各種活動,作多元使用。佛法共修只是道場的功能之一,其他諸如士林的好鄰居,乃至弟子們的小孩,若放學後需要良好的讀書環境溫習功課,歡迎前來。我們願奉上冷熱茶水,讓學子們在莊嚴寧靜的氛圍裡用功。乃至佛教藝術鑑賞課程……都可以規劃。就朝這個方向目標,我們一起來努力!

佛教藝術與譯經事業

 噶瑪寺,為師一直堅持的兩件事:

 其一、讓噶瑪寺成為藝術殿堂。

 這必須在藝術上有所發揮,尤其是佛像。為師希望噶瑪寺的佛像,能匯集印度、西藏、不丹、台灣之精華,創造台灣當代特色。雖未敢稱言代表或象徵,卻是一種實現——將對佛陀的尊敬,表現於佛像,藉由臺灣當代藝術家的妙手雕塑,然後永永遠遠珍藏在這塊土地上。或許現在無法評價,但深信經過歷史的淬鍊,將來一定是世界的寶藏。

 其二,致力於藏傳佛教經典儀軌之翻譯。

 在喇嘛堪布的指導下,我們會一字一句善加翻譯,成為人人可讀可修的珍貴法寶。為師將持續以最大的力量來延續,也期盼我的弟子們,能本著護持、投入之心,共同圓滿此浩大工程。

上師的祝福

 願藉此道場道場剪綵開光吉祥日,祝福與會所有弟子、以及你的家人、未來所有將與我們結緣的信眾——大家不僅在事業、家庭皆得吉祥圓滿;更重要的是,亦能將不圓滿的世俗,提昇為圓滿的心靈。讓寬容與愛,恆常盈滿每一佛子心中。這是我的祝福!

沐恩弟子 陳淑琴.噶瑪慧陀 恭錄

 

噶瑪噶居寺 版權所有
Karma Kagyu Monaste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