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寺的宗旨、門規、信念、氣度
發布日期:2007/8/2  
 
噶瑪寺的宗旨、門規、信念、氣度

  參觀本寺前,請先了解 仁波切開山的四大宗旨、十大門規、四大信念、十大氣度。

噶瑪寺開山四大宗旨

一 、致力弘揚藏傳佛教。
  佛教自印度向外弘揚,分為北傳、南傳、藏傳三系。於斯里蘭卡、泰國東南亞等地者為南傳,屬於小乘;入中日韓等地為北傳,屬於大乘;經由尼泊爾、大吉嶺等地入西藏者,為藏傳佛教。北傳、南傳二系,目前仍頗興盛;藏傳佛教直到一九五九年中共入侵,方才向外傳播,故信仰人口還不多,瞭解其珍貴者,自然有限。

  藏傳佛教包含顯教經典、小乘戒律、四部密續,堪稱最完整圓滿的佛教。在台灣,由於大家熟悉淨土宗,導致常把淨土宗當作佛教主流,以為一句佛號,即可了生脫死,誤把方便當究竟,甚至忽略佛法之博大精深、錯將藏密視為不過是佛教之一小宗,此謬見與實相差距甚大。

  一如小乘不承認大乘為佛說,某些大乘行者也對金剛乘有所懷疑。這對整體佛教發展延續並不是好事。小乘行者認為,世間即輪迴;唯有涅槃才得安穩,兩者顯然對立。於大乘,輪涅為不二。金剛乘則本於大乘的明空智慧,進一步指出最高境界——樂空二身果。而噶居派「大手印」,即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最上法門。因此,我願將藏傳佛教的儀軌經續善加傳譯,以充實中原佛教之不足。透過「藏密在台生根」的文化工程,讓國人皆可擁有蘊含在金剛乘的心靈瑰寶,遂成為本寺最終目標!

二、積極栽培出家僧眾
  藏傳佛教在台灣,必須栽培出台灣的出家僧眾,修證有成,成為法脈持有者,才能藉以延續神聖的傳承,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

  本寺不顧創業維艱,於民國八十一年即成立佛學院培育僧才;九十一年又派遣小喇嘛前往印度留學,相信依傳統進行十二年的佛學研究、三年三個月的閉關,待彼學成歸國,必可利益許多眾生。培養一名喇嘛,直到能夠講經說法,就藏傳佛教而言,起碼要二十年;但唯有僧寶代代相繼、人才輩出,才能維繫法脈。因此無論如何都要大力栽培。我深切期許,在我門下的僧尼,未來他日各個皆可為人之師!

  此外,舉辦兒童出家營、佛學夏令營、大專藏傳佛教研習營,行之有年,其本質都是佛法教育的多元化延伸。

三、奉獻自我無私利他
  弘法之外,希望能積極讓社會大眾蒙獲利益——需要安慰的給溫柔暖語、需要佛法的導入修行、需要解惑的給予智慧引導……舉凡眾生所求,應當不吝惜、毫無保留的施予。不但要讓來者都能獲得他所想要的,我們還要走出去,暗夜提燈,主動發掘蜷縮一角等待關懷的人。

  修行唯一在利他;利他究竟在佛法;弘法則有賴善巧方便。願我弟子都能效法觀音菩薩慈悲的精神,無私利他,沒有目地、不求回報。雖然修行要生起出離心,捨棄俗務羈絆執著;然而大乘行者,更當不畏世法、深入社會。誠如禪宗六祖慧能所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行利他事業,所遇對境就是最好的修行資糧。

  多年來,我們以蔣揚慈善基金會的關懷,進行青少年性交易個案的教養輔導、家暴受虐婦女安置、山區貧困學童訪視適時給予協助,而對街友的生活照料與就業輔導,在弟子們始終堅持的信念下,行善不再只是為了做功德;另外在台南市成立噶瑪噶居戒癮協進會、毒品鑑識教育館,致力於反毒教育。深信在奉獻菩薩之愛的過程中,也同時完成生命的淨化,奉獻只有落實對人的承諾,才有辦法對其他……

四、推動人文藝術教育
  道場肇建圓滿,佛法僧三寶具足,未來的長期目標,即是推動人文藝術教育。這個年代,人們苦悶迷惘、卻也拜金貪歡,人心逐漸墮落。面對每況愈下的迷失汩沒,我們願引「宗教藝術化」的莊嚴美感,為藥石、為針砭。同時希望以藝術教育,讓藏密信仰一代一代綿延無盡,永續傳承。 

噶瑪寺十大門規

本寺在家、出家二眾弟子都必須遵守以下十條戒律:

第一、不求恭敬利養
  不論修行修得多好,都不可心存驕傲;修行不是為了名利供養。

第二、不夜宿非淨地
  「非淨地」係指淫穢之處。對在家弟子而言,就是不可在酒家過夜、不可召妓等。對出家眾來講,不可夜宿民宅。(既然出家了,就要捨棄對家的依戀,可以准許回家探視父母,但不可過夜。)

第三、不坐高廣諸處
  是本寺弟子,一律不可選擇高處打坐,尤其是在舍利塔。

第四、不私收攝弟子:
  在家眾絕對不可收弟子。至於出家眾,除了寺裡當家的住持可收攝弟子之外,其他的出家眾禁止收徒弟。

第五、不聚財富私器
  寺裡的常住包括在家、出家二眾。不聚財富私器專指出家眾,出家眾不能私自聚斂財物、私器,一切都是「利同均」,共有共享。

第六、不悖祖師離寺
  不違逆背叛祖師而私自離寺。要離寺可以,要把理由說明清楚,獲准後方許離寺。

第七、不建私寺立派
  不建自己的私廟,也不可自立門派。

第八、不侵擾犯住眾
  寺裡常住不可隨意到其他寮房閒聊,妨礙他人修行。

第九、不造惡行離間
  遠離十惡業,受什麼戒就要嚴格持守戒律。不可兩舌挑撥,離間他人。

第十、不壞諸戒執戒
  不壞諸戒,就是要清淨持守戒律;清淨持守戒律,就是不可執著戒律。戒有三種:外是比丘戒;內,是菩薩戒;秘密,為金剛三昧耶戒。在家眾持五戒與菩薩戒及金剛根本戒與三昧耶戒。

常住七不守則

第一、不作非說說
第二、不妄自菲薄
第三、不敷衍了事
第四、不浪費時間
第五、不執著己見
第六、不自以為是
第七、不貢高我慢

噶居弟子的信念

  噶居弟子的信念有四,是根據四大宗旨擴大解釋而成。

第一、以師志為己志,依弘揚的信念,正確學習藏傳佛教,不以神通誤導眾生,全力護持佛法,致力於藏密在台生根,弘揚普及大眾。

第二、以師心為己心,依栽培的信念,鼓勵與協助發心出家,自己不能圓頂,更需隨喜他人出家。僧寶是佛法命脈,弘揚之基礎。西藏雖有在家傳承,但並不適合漢地;為令傳承清淨延續,應積極培養出家具德僧眾。尊敬一切顯密出家眾,不生分別。

第三、道場是學習的地方,社會是應用所學佛法的處所。安住道場,無論出家或在家,皆應本著菩薩道的精神,常不休息、精進行六度。依奉獻的信念,不計個人得失,默默為道場付出而無私,立功而不居功。事事以成就他人為樂,日日以服務為喜。

第四、佛法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人文藝術的精華。在如是共識下,一起為推動「佛教藝術化」而努力。實踐心靈的光輝,猶如打造一座藝術殿堂;此信念與「推動人文藝術教育」的宗旨相呼應。

噶居弟子的氣度

身為噶居弟子是一件很光榮的事,當涵養佛門應有之氣度。

第一、以師志為己志,歡喜待人。
  對待任何人都要歡歡喜喜。無論何時何地,對人歡喜,就是讓自己歡喜。

第二、以重法為莊嚴,恭敬師父。
  恭敬一切出家人(遇見出家人當合十,不宜用點頭或說「嗨」的方式問候),心以法為重,是最大的莊嚴。

第三、以自信為方便,堅固道心。
  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怯弱。很多人都對自己缺乏信心,然而信心是求法方便的依據;要求法就要有信心、有膽量!信心是堅固道心的唯一方法。

第四、以皈依為光榮,利己利人。
  皈依是一種光榮、是成為佛教徒的唯一途徑、是解脫輪迴的最上良藥。因此,欲求為師攝受為皈依弟子,首先自心當生起渴求皈依之願。

第五、以和睦為忍辱,相互鼓勵。
  和睦是最大的忍辱。被辱罵不生氣,未必是忍辱;因為不是被罵不發怒,問題就不存在。而是要反省:自己是否如他指責那般?在適當時機應和和氣氣的解釋,而不是爭辯或相互揶揄。

第六、以樂學為精進,常近道場。
  以歡喜心學習就是精進。精進可謂遍五度:當精進廣行布施波羅密、精進行忍辱、精進修禪定……。

第七、以佛法為無上,漸捨世法。
  佛法為超越生死輪迴之妙寶。皈依之後,要完全接受佛法,慢慢捨棄對世俗的依賴、遠離對世間的執著。但並非世間一切都不要了,而是廣行饒益眾生之事、成就他人為善。

第八、以無欲為積極,漸近菩提。
  學習佛法,就是要學習放下。完成一件事情,就放下這件事;最後連「放下」也要「放下」,連「放下」都沒有!至於「無欲」,則是要學習:世俗的一切究竟非實有、是無常善變的,毋需對無常的擁有產生執著。

第九、以智慧為度人,慈悲做事。

第十、以上師為皈依,圓滿究竟。
  究竟圓滿,唯有依上師而圓滿。皈依修行,必須依止具德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