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閣轉生台


  這是一幅印度石雕極為精緻,主神是印度教的神-克里希納,字面義為「黑色的神」(黑天)通常被認為是毗濕奴神的第八個化身。馬圖拉的邪惡國王坎薩被預言將死於其姐的孩子之手。於是,他殺了她所有的孩子。之後其姐生下克里希納,並將他私帶出宮,交給遠郊村落沃林萬村長照顧。克里希納在耶穆納河邊長大,從村子裏的小夥伴那裏學會了牧牛,儘管他是人類,但他同時也是神聖的,做着超人的事蹟,周圍的人都非常喜歡他。他漸漸成長為一個英氣逼人的青年,他常常邊放牛邊吹笛,那迷人的笛聲吸引了村裏的所有姑娘。每個人都想得到克里希納的青睞,這種追求強烈暗示着人類靈魂對於與神的結合的追求。

  克里希納通常比毗濕奴的其他化身都要重要的多,15世紀晚期在東印度,闍多尼耶導師提出了一種虔誠的毗濕奴崇拜,稱作高迪亞毗濕奴教,這種情況特別突出。高迪亞毗濕奴教教導説,克里希納是最高的神,他是一切的源泉,甚至包括毗濕奴(而不是相反)。而且,這種對於克里希納完全的充滿愛慕的虔誠是通向神之路。

  也許克里希納的最常見形象就是作為吹笛牧童。戈帕指的是牧牛人,維奴是一種竹笛。吹笛牧童的形象經常與拉達的形象聯繫在一起。她是一個鄉村姑娘,被認為是克里希納的初戀,同時也是人類靈魂的原型。在這件石雕中,克里希納將手舉至嘴邊,推測雕像舉着可能是銀製的笛子。他悠閒地站着,右腳交叉於左腳前,臀部隨着他自己的音樂優美地擺動。他的腰上纏着腰布,其上覆蓋着精美的腰帶。而他抬起的腳上按照印度傳統穿着聖者常穿的木製的腳趾上有圓球的涼鞋。

  在奧里薩和孟加拉邦,金屬和石雕的吹笛牧童形象不僅被供奉在神廟裏,也經常被供奉在家庭神龕。由於人們對神的無盡的愛,信徒們日復一日的向拉達和克里希納——帥氣的牧童——表達着他們的尊敬。

  這裡是天香閣的轉生台,起源來自蒙古,人死了之後只要放在轉生台上,靈魂必然獲得善道轉生。也許這只是當地的一種信仰傳說,當我憶起西藏天葬場內,也會有一塊大平石,所有天葬者的遺骸都會放在這裡,以智慧大錘擊淬骨頭,混合福德青稞粉,供養禿鷹。讓這群空行母帶著亡靈飛越抵達目的地。

  除了西藏外,世人無法享受天葬洗禮,只能經由火燒淬煉,燃去分別煩惱。有幸晉塔者也只能象徵性的在轉生台上暫放,家屬親人雙手合十,向克里希納祈禱;天香閣播放的音樂,正符合美妙的笛聲,心不生分別的向故人祈禱,這裡、此刻起直至成佛為止就是你的淨土。安心接受轉生,如是種下善因,來生如是獲得善果。這是我們能為每一位具緣福德者所做的吉祥事。

--發布日期: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