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f40wrjww2unit_list:contents
雍容大雅之極──唐卡‧史上最重
穿越歷史光影,走過漫漫迴廊,來到紫禁城。縷縷荒煙,隨著歸雁啼聲,依稀從窗櫺透出,渙散了權位之爭的劍拔弩張,也淡倦了六宮粉黛情愁……在這裡,獨留六品佛樓。
六品佛樓,是清朝皇帝的私人佛堂,盛於乾隆時期,依藏傳佛教顯密次第而建。這樣的「六品佛樓」,共有梵華樓、寶相樓……等八座。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便是梵華樓,又稱妙吉祥大寶樓,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梵華樓格局為兩層樓、七開間,中央正廳為「明間」,樓上供奉宗喀巴尊像,樓下供奉旃檀佛立像。明間左右各三室,共六室,
.jpg)
對應六品。樓上供奉本尊,樓下供奉護法;上下樓天井相通,構成一品。
所謂六品,涵蓋了顯宗與密續四部瑜珈:一、般若經品(顯宗);二、無上陽體根本品(無上瑜伽密父續);三、無上陰體根本品(無上瑜伽密母續);四、瑜伽根本品(瑜伽密);五、德行根本品(作密);六、功行根本品(事密)。
幽居皇宮的佛樓,雖然不大,但典藏豐富,而且樓層佈局、金銅佛像、壁畫唐卡、法器陳列等內容,彼此存在著嚴謹的系統脈絡與對應關係,詮釋了藏傳佛教的悲智雙運!
昔日皇權力量所興建的佛樓,鑄造繪製質量俱豐的顯密本尊聖像與壁畫,除了皇帝自己,他人皆不可窺見。直到封建傾倒,皇宮成了觀光勝地,壇城成了重點保存文物,佛樓頓時塵封起來,越顯其斑駁與深邃。不受人類膜拜的本尊聖像與壁畫,卻也享受著被創造後的最大幸福寧靜;千百年後,仍然閃耀著光明,與縫隙裡的黑暗映襯對比,形成了更強烈的吸引力,令世人肅然起敬。
在三百年後的今日台灣,我生起重新以檜木刻畫梵華樓通壁唐卡的構思,史上未曾有!六室顯密本尊與天神護法,共26幅作品,首先禮請不丹畫師繪製素描,然後再以台灣檜木雕琢,復以花梨木為框。每一座木刻地屏唐卡,高280餘公分。這26座地屏,將安放在如來殿,圍繞大佛、面向世人,直接與巡禮者面對面,打破人與本尊的隔離;不似如來殿上、蒼穹之頂的九座本尊壇城般遙不可見。這將是繼本寺「上師本尊護法」三根本木雕聯屏之後,最大的佛教藝術造境。
是深思生命、開顯佛性的鑰匙。
是不可或缺,能入與能出的結合。
是佛心,藉著工藝師的巧手,
將空性與大悲,傳遞在檜木上,進入你我的心。
相信地屏唐卡的優雅問世,將能全然感動信徒的神經。
我如是祈禱!
──洛本天津仁波切 2012/8/25